【全球宏觀】天量美國債券誰來接盤?
標準普爾500指數今天收於4,000美元以上,創歷史新高,這表明過去一段時間的區間交易和一些溫和的季度末市場波動之後,交易者再也不用擔心價格上漲了。由於對通貨緊縮和利率上升的擔憂似乎正在消退,近幾天來,大型科技股持續上漲。
當市場的承受力逐漸到極限,和在更高收益率的情況下甚至願意推高價格的意願時,在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創紀錄的情況下,美國就業市場增加了近一百萬個就業機會。
然而,在過去兩天,美國國債幾乎沒有太大變化,這可能意味著債券價格上有很多壞消息。畢竟,直到2023年底,市場已經在四次加息中對價格進行了定價,當時美聯儲表示計劃在整個期間保持利率不變。
隨著債券收益率的停滯,美元的上漲似乎也失去了一些動力(有諷刺意味的是,高盛剛剛結清其美元空頭的頭寸),而且DXY指數正處於200天移動平均線附近。從股票板塊來看,收益穩定性為股票基準達到新紀錄提供了指數喘息的機會。
而對於如今的金融市場來說,唯一的問題是這種債券收益率穩定性能持續多長時間,如果上述的情況持續,債券收益率將進一步走高。
時至今日,美國國債的未償還債務總額以創紀錄的速度增長,並且在每個季度,美國國債新增額超過6500億美元,天量的新債務規模以取代去年發行的國庫券,並逐漸創造新的刺激性支出。
從數學的角度來看,這個結論是令人吃驚的:即使美聯儲購買了大量債券,留給私人投資者的息票供應量卻是驚人的,而且只有在美聯儲開始逐漸縮減其購買規模時,債券票息才會增加。
而上述的所有現像都引出了一個問題:誰將購買所有這些剩餘的國債”(特別是因為美聯儲的下一步行動不是更多的量化寬鬆QE,而是最終縮減量化寬鬆QE的規模)。正如德意志銀行最近強調的那樣,私人債券投資人在美國國債所有權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佔2017年至2020年總淨發行量的近一半。
但是,正如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上週在國會上指出的那樣,現在債券市場的風險是私人投資者所擁有的美國國債過多,從而導致可能會壓縮到其他形式的生產性投資和私人支出所需要的資本。這意味著過度依賴並持續購買大量的國債,最終將導致私人板塊債券持有規模過大。這也將給金融市場帶來更大的系統性風險。
而該銀行的模型表明,去年以來,債券票息債券發行量的增加使10年期國債收益率(bond yield)提高了約48個基點,儘管其中約30個基點已被美聯儲每月購買800億美元的購買規模所抵消。
問題在於,這一切是如何浮出水面的,市場何時會意識到現代貨幣政策MMT只是胡說八道。然而財政部將很快根據當前的融資需求對票息發行規模進行另一次審查,而下一步計劃將在數週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