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通脹是一場艱難的抗爭 — — 以拉丁美洲危機為例
歷史而言,通脹一直是難以對抗的因素,迄今為止,美國經濟仍然在面對頑劣的通脹,現在來看這個通脹仍然高達7.7%,即便就業市場相對樂觀,但是這樣的通脹意味著美聯儲沒有多少讓步的空間,美聯儲必須將通脹率壓回去2%以內,這也意味著美聯儲哪怕要犧牲經濟的部分活力,美聯儲也必然不會過早降息。
這中間有一個變量,那就是是否國內經濟以及亞洲會有另一個頗具規模的金融危機的爆發,而我認為,如果有類似的金融危機的爆發,那麼美聯儲為了應對短暫的流動性危機,那麼會做出讓步,部分降息以暫緩金融危機的爆發。
在美國加息週期中後期,風險大的經濟體的共性:短期外債壓力大;金融賬戶中以短期資本為主疊加經常賬戶持續惡化;匯率制度僵化。
比如類似於1982年代拉美經濟危機,最終美聯儲決定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暫時停止加息。相應的信號,則可以回溯到1970年代末期:
大量的資金在低息時代湧入拉丁美洲經濟體,而美聯儲走向緊縮的時候,大量的美元資金則成為淨流出,持續離開拉丁美洲經濟體。
拉美經濟危機演變的核心經濟邏輯是:
經濟發展期拉美國家過度外債 — — 後期經濟增長難以支撐外債 — — 美國利率上升、美元走強下拉美國家償債能力下降導致的債務危機。
20世紀70年代拉美國家通過外債彌補本國儲蓄缺口以獲得經濟增長,拉美國家外匯儲備增長緩慢,但外債持續上漲,導致外債佔外匯儲備比重自1979年後持續增長。拉美主要國家中墨西哥和巴西的外債問題最為嚴重。更為致命的問題是,在拉美國家的外債中,短期負債佔比過高。 1981年,墨西哥、阿根廷和委內瑞拉的短期外債比都處於高位。
而近期的交易邏輯和重點就會在這裡,我們現在已經看到許多國家的經濟,在加息的環境下產生了各種惡化,我也看到了相應做空的警訊。這些經濟體我將在星球中陸續發文發布信息披露相應的信息。
交易中最為重要的在於把握重要的時間點,而時間點的出現需要我們耐心等待,真正的單邊押注機會才會浮現。就如同狙擊手一樣。前一段的巨大波動率已經過去,而現在整個市場將發現皇帝的新衣,亦即是整個市場過度樂觀,過早Price in 通脹美元見頂的市場觀點,而這些人也將付出更加昂貴的代價。
更多內容請加入知識星球解鎖,疫情封鎖時代能做的事不多。
在家全球投資賺取國際市場收益,分散風險才是最明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