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金融市場需要做空者?
作為這個金融市場最容易被”污名化”的存在,做空(short selling) 總是被認為是a)境外勢力 b)另有所圖 c) 投機倒把。做空者也經常在大盤開始進入激烈調整之後的眾矢之的。
首先監管者痛恨做空者,因為監管者誤認為,只有金融市場股票市場不斷走強,大家都賺錢,這個市場才是健康的,或是上證今天要到10000點,滬深房價要來到幾千萬人民幣均價一套學區房才是正確的。
再者既得利益者也非常痛恨做空者。首先是上司公司管理層,接著是廣大已經在低價位買入北上廣深的房東們,以及各種利益階層,他們非常痛恨這種”烏鴉嘴”因為往往這種烏鴉嘴會把他們手中的底牌掀起來,讓他們少賺了很多智商稅。
緊接著是炒股高位被套牢的”價值投資者”們,這部分市場參與者對於實際所握股價以及企業的真實價值一無所知,因此往往這類迷信各類QQ群微信群大神盲目吹股價的一幫散戶們,自然是希望這些毫無內在價值以及非常劣質的資產的價格順利如他們所願,水漲船高。
然而這個金融市場的本質就是生態系統。
有潮起,就會有潮落。
有日出,就會有日落。天底下不會有不散的宴席。而最終當潮水褪去,我們才能發現誰在裸泳。
而整個自然界和金融市場同樣也需要循環,或是被稱為”報喪者”的做空者,來告知企業內部的腐化,騙局以及金融市場中潛藏不為外部投資者所熟知的金融騙局。
正如同古老部落的醫生,需要自己染病毒產生抗體,並將自己的血肉拿去治愈族人一樣,做空者在獲取市場超額報酬的同時,同樣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以及巨大的風險。
一個盲目的充滿投機氛圍的資本市場最大的問題在於。
誰將最後來接盤,而誰要為了最後的一地雞毛付出更為慘重的代價?
做空者通過大量的信息比對,數據以及對於商業模式的理解,梳理出1+1不等於2,甚至是小於2的商業現實。同時我們通過大量的認沽期權等各類衍生品作為我們的矛以及盾。我們通過超前部署以及承受被千夫所指,公司管理層派人跟踪甚至問候,到水軍不斷騷擾的過程。
而僅僅是因為做空者的獲利,就能夠稱他們為”為了錢可以喪盡良知?”
那麼提供劣質的商品和服務的企業就能夠肆無忌憚的繼續存在?並且從善良的老百姓中割除一茬茬韭菜?還是更巨大的金融騙局可以持續運作下去,並且用龐氏騙局的方式給利息,然後賴掉應付的本金?
從某種角度來說,做空者不是監管層,它更不是執法者,他們沒有任何強制力。而發出的警告以及調研報告也是交由市場本身,尤其是外部大型投資者,基金,主權基金自行去思考,這些數據以及結論本身的合法性以及真實性。
因此做空者本身,並非很多人所理解的是用心險惡的莊家。
做空者在一定層度上,補充了監管者在於相對法規以及具體操作上面的空白區域。我們可以看看在A股以及美股市場中,到底存在有多少這樣的灰色空間,是監管者並未了解的操作區域。那麼在這個部分,如何介入並且讓市場進入良性的競爭以及正循環?
這部分事實上就是做空者能夠幫助社會,提高市場充分效率的一個重要點。
而我們發現美國市場開始重視這些做空者的存在。做空08年次貸危機的大空頭們並未因為刻意搗亂資本市場而鈴鐺入獄,面臨莫須有的指責和指控。他們在為投資者賺取超額報酬的同時,也被市場監管者請去指教,究竟SEC,以及美國的FINRA可以在什麼樣的層度上提高對於衍生品的監管,以及建立更多的法規保證市場的良性運作?
這些做空者不光得到了”面子”也得到了”裡子”。
真正應該檢討問題的不是做空者,而是犯了錯的人,企業,金融機構。
試想,如果這樣充滿疏漏的市場機制並不存在,企業本身也毫無問題,那麼大空頭又如何去進攻,無端指責這些企業,甚至這些撐起高估值以及高昂股價的這些外部大型投資者,也毫無必要聽取這些大空頭的”無端指責”以及”污衊”,他們大可以持續握著這些優秀資產,獲得更大的收益。
這也正是一個良性市場機制的重要原則。
那就是解決問題,而不是解決提出問題的那個人。
如果解決了提出那個問題的那個人,死了一批人,問題還是在那裡,這對市場的發展,以及經濟的發展毫無影響。
只有當一個市場充滿了謊言和殘暴,這樣的市場才需要將大空頭們獻祭在火柱上,成為時代的薪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