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就不會被割韭菜?
近期有種細思極恐的社會情緒不斷在蔓延,那就是“躺平”的精神。這意味著我們這輩年輕人在機會減少,上升空間不斷縮減的社會巨大內捲化的進程中選擇消極反抗,個人以為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其實這個躺平現象和所謂“後浪”以及“996福報”的現象的原因如出一轍,那就是國內經濟環境在經歷過去二十年的高速增長,由於經濟轉型以及毛衣戰導致的分工鏈以及生產中心逐漸轉移出國內導致就業機會收縮。而社會形態開始進入大前研一所預言的社會“M型化”的形態。
一個健康良好積極向上的社會經濟體應該是紡錘體的結構,那就是社會的窮人和富人兩端都是少數,而大多數都是集中在社會的中層架構。而通往中產階級的這個階梯以及通道是流動性足夠的。那麼這個就是相對穩固的社會形態。
而M型的社會結構是脆弱的中產階級,隨時會被“割韭菜”的中產階級,和堅強無比的貧困以及富人階級。哦不對,咱們現在已經脫貧,這意味著我們如今的社會結構就是一小撮過去二三十年中獲得巨大經濟優勢的富人群體和搬磚的中產階層,那麼這將導致社會性的消極的反抗。
而如今我們這一輩的年輕人,房價往往需要通過募集至少“6個錢包”同樣掏近乎是整個家族的閒置資金。當你窮盡全力,最終你的奮鬥只能勉強夠到他人的起跑線的時候,那種絕望感令人窒息。
因為基本上所有的醫療資源以及學位資源基本上都是有限分配給這些群體。而當生產中心逐漸向東南亞群體遷移,那麼越來越多的職業空缺以及工廠搬遷將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遷移出城市中心。因為他們的預期收入不斷減少,逐漸導致他們不得不回鄉種田。
同樣的已在一線城市以及超一線城市本來就具備生存優勢的群體,也非常擔心自身是否能夠維持同一水平的收入。因此整個內部經濟結構就像是一個博弈的遊戲一樣。牢固的既得利益者階級在說服我們“996是福報”,同樣的讓我們認為“內捲”這一社會現像也不曾存在。事實上也就是告訴韭菜你平躺不一定就不能被割韭菜。
如果我們看看香港,日本等地區國家的經濟形態,我們可以發現事實上的確任何一個經濟體在進入高速經濟發展後,該經濟體將進入一個加槓桿到一個總體去槓桿的經濟階段。
當整體經濟處於加槓桿週期裡的時候,所有的生意都好做,就業率充分而且大家的預期收入高帶動了投資,而更多的總體投資也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以及更多的就業機會也創造了更高的經濟需求。從這段經濟周期來看,所謂的“內捲”或是“躺平”是不存在的,因為錢太多,大家只要抓住機會就能夠致富。
而當經濟過熱,或是在國際經濟秩序失衡的情況下,由於在經濟過熱下,房地產市場作為資產的蓄水池,最終熱錢全部積累在房市裡面。而不斷上漲的土地價格以及房地產的成本就會被計入到企業的運營中,而不斷高漲的用人成本,社保成本以及土地成本最終將超出企業的承受範圍。
而這個時候內捲開始了,最後才是所謂的躺平。
大家都會去買衣服,比如說優衣庫(UNIQLO) 以及ZARA 裡面,當我們看到衣服本身的吊牌,我們會看到吊牌以前寫著made in China, 而現在我們更多的看到Made in Bangladesh (孟加拉)或是made in Combodia(哥倫比亞製造) 或是Made in Vietnam (越南造)也即是說生產,暫且從紡織業來看,的確是把大量的製造中心,也就是cost center 最終集中在東南亞地區。
紡織業和家具製造業等創造了非常多的就業崗位,那我們可以試想,這些所謂的國際品牌如今在中國更多的只有銷售端,或是門市,是直接創造收入的門店,而並非創造工作崗位的成衣工廠。
那麼逐漸隨著工作崗位的減少,預期收入減少,經濟進入一個新的常態,那就是內捲,也就是更多的人去競爭同樣一個就業崗位,那麼這個時候為了要使得僱傭單位開心,年輕人不得不去996,付出同比更多的勞動時間以賺取同樣的收入水平,表面上來看薪資報酬沒有降低,然而事實上我們付出的勞動是更多了。
最終不僅僅只是內捲,當我們發現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上升甚至一輩子努力都無法購得房產,這個時候我們就會陷入更深更深的絕望,最終我們年輕人選擇消極地躺平去反抗。
但是!你以為你躺平,就不會被割韭菜了嗎!
如果你想不被割韭菜,那麼只能一輩子單身!
就算你爹媽不同意!你大爺大姑媽親戚都不同意!最終你還是要找老婆!光靠那幾張10TB的硬盤是沒可能的!就算你最終被生活折磨的只剩粗壯的麒麟臂!
你也沒辦法真正意義上的躺平!
當社會進入躺平階段,那也說明我們進入了經濟去槓桿的末尾,這說明社會最後一輪卡位戰即將開戰,既然大家都在躺平,那麼你只要稍稍努力,你就能夠擊敗其他的同齡人,何樂而不為呢?
起來吧!
不願做韭菜的people!
別躺平!我們是有為青年!下手割,也請輕點!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