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通貨膨脹的根源

ZodiacTrader
Sep 2, 2024

--

和教科書所倡導的,完美充分效率的市場不同,現實世界中的市場充斥著偏見以及人性。不完美的人性以及預期的交織推動著金融世界中的價格,而價格包含了一切要素,而定價,同時是我們推導世界格局轉動的關鍵齒輪。

在所有的學科裡,經濟學裡既有科學的總體框架和規律,同時亦存在著難以被預測,由行為所主導的事件,最終這些獨立事件透過自我強化交叉影響並塑造著這個世界,換句話說,這個世界的本貌,也是由這些系列的行為所驅使,主導的。

而在這個詭譎多變的世界中,全球央行根據這些物價和經濟要素的轉變,小心翼翼地統籌並規劃著,小心應對著處於變動的經濟,央行是人類商業社會發展至今的重要產物之一:沒有央行,社會或許無法將這些複雜多變的因子進行有效管理,因為如今的商業行為成為了貫穿全人類文明的血液,這些交易行為構建了人類文明的重要基礎,也是講我們區別於其他生物的重要區別。

記住,最複雜的金融行為,最終都源自於最簡單的動作:買,和賣;借和貸。

今天來看看通膨的屬性和來源:‍‍‍‍

1. 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當一個經濟體的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時,會導致商品和服務價格上漲。需求拉動型通膨通常發生在經濟繁榮時期,消費者和企業的購買力增強,需求增加,但供給卻無法迅速跟上。

2. 成本推動型通膨(輸入型通膨):當生產成本(例如薪資、原物料成本)增加時,生產者往往會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導致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上漲。例如,石油價格上漲會導致運輸、生產等各環節的成本增加,進而引發成本推動型通膨。

3. 貨幣供給增加:根據貨幣主義學派的觀點,通膨是”貨幣現象”,即通膨主要由貨幣供給量的增加所引起。當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例如聯準會或歐洲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應量時,如果沒有相應的經濟成長,就會導致通貨膨脹。

4. 預期通膨:當消費者和企業預期未來價格會持續上漲時,他們往往會提前購買商品和服務,或提高薪資要求,而這種行為本身就會進一步推動價格上漲。

5. 政府政策和財政赤字:政府透過增加支出和債務來刺激經濟時,如果超出了經濟的實際產出能力,就可能引發通膨。財政赤字和債務的成長常常需要透過印發更多的貨幣來解決,這也會導致通膨。

長期系統性通膨的根源:央行的政策以及失誤。

中央銀行(央行)透過其貨幣政策和操作可以助長通膨,特別是當它們採取擴張性政策時。擴張性貨幣政策旨在增加經濟中的貨幣供應量和信貸,以刺激經濟成長,但如果操作過度或沒有及時調整,可能會導致通貨…

--

--

ZodiacTrader
ZodiacTrader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