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專題】深度一文理解美股ETF運作機制
請各位關注我的Youtube頻道/B站:灰岩金融科技,我將不定期上傳一些個人觀點以及投研的干貨。我們的官網是www.wentao.io(閱讀原文有時微信會吞鏈接)現在有些功能正在測試中。
註冊功能將於下個月開放,也會和知識星球,patreon深度聯通。
如今公眾號已有來自北上廣深港澳台,北美,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深度用戶。同樣有著許多機構分析師以及專業機構交易員。歡迎加入我們。
如今無論在哪國市場,ETF都逐漸成為了資產配置的主流工具。
其中不僅僅是由於其成本低廉,關鍵在於通過ETF能夠合法有效的規避大量的稅務。這點和大量對沖基金遷移至新加坡辦對沖基金類似(新加坡的TAX on Capital Gain 為0)。
正因如此,我們要係統理解ETF本身的運作機制,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資產組合併且理解槓桿ETF本身的再平衡以及費率細節。來更好的為我們的投資組合服務。
更加深入理解ETF,可閱讀以下文章:
深度了解美股ETF(一) — — 常见交易标的物,结构以及框架
深度了解美股ETF(三) — — 杠杆ETF以及反向ETF原理
ETF運作機制以及底層邏輯
ETF的運作包含三個層面,分別為初級市場、次級市場、以及套利操作。 ETF的初級市場交易也可以稱為實物申購與實物買回機制。
所謂的實物申購機制就是指投資人依照標的指數權重將固定比例的股票交給管理機構,管理機構藉由收到的股票創造出新的ETF單位,然後將新的單位交與投資人,這就是所謂的實物申購機制。
首先ETF的本質是像股票一樣買賣的基金ETF。
ETF與互惠基金(Mutual Funds) 相似,惟ETF於受規管證券交易所掛牌及買賣,通常透過經紀或經紀平台交易。
ETF讓投資者有機會投資一籃子股票,提供如互惠基金般多元化的優點,同時又具有股票的流通性及交易靈活性,ETF根據基準衡量自身表現。藉此,ETF 通常以取得指數成分股票的市場回報為目標。平均而言,ETF的成本低於互惠基金。同時存在於兩個市場ETF同時存在於兩個市場,一個被稱為一級市場,若干機構投資者在此市場增設及贖回ETF,而另一個為二級市場,個人投資者在此市場買賣ETF。
大多數ETF投資者只可在二級市場買賣,但了解一級及二級市場的狀況仍然十分重要。一級市場在提供ETF 交易的最優可行價格予投資者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針對大額交易指令。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一級及二級市場以及其他參與者的情況。
授權參與者使用創設贖回機制來控制ETF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擁有多少股份。創設-贖回機制控制供需。
交易所交易基金提供商依賴於其他被稱為授權參與者的實體(通常是投資銀行)來創建和贖回在二級市場上可供普通投資者買賣的 ETF 股份。
授權參與者由ETF提供商指定,但無需進行交易,也不收取服務費用。相反,他們有動力參與,因為他們可以利用資產淨值和ETF股票交易價格之間的差異來賺錢。他們通過所謂的創造-贖回機制來做到這一點。
授權參與者將一籃子證券交付給ETF提供商,並作為交換獲得 ETF 創設單位,即大批量股票。然後,授權參與者在證券交易所出售這些股票。
贖回機制以相同的方式工作,但相反。
AP(Authorised Provider) 在證券交易所購買股票,直到它有足夠的創建單位(通常為 50,000 股),然後將它們贖回等價的證券。
ETF的創造-贖回套利這個過程是有效的,因為授權的參與者可以從中賺錢。如果ETF的資產淨值變得比其標的證券便宜,授權參與者可以在二級市場上購買股票並將其返還給發行人,發行人隨後將一籃子證券交給AP,AP 可以在股票市場上出售,從中獲利 .
如果 ETF 的資產淨值變得比標的證券更貴,則授權參與者購買廉價證券並與提供商交換 ETF 份額。
然後,授權參與者可以出售更有價值的ETF份額,從而獲得套利利潤。 ETF 價格低於一攬子價值 在跟踪股票指數的傳統ETF中,該一籃子證券通常由標的指數中上市公司的股票組成。
合成ETF的流程略有不同,它們實際上並不擁有指數的標的證券,而是投資於衍生品以復制該指數的走勢。
在合成 ETF 中,AP 通常使用 ETF 提供商用於投資抵押品的現金來支付創建單位的費用。抵押品賺取的利息通常包括提供者與交易對手達成的掉期成本,以提供指數回報。
為了滿足股票贖回的要求,ETF 提供商出售抵押品並用這筆錢購買返還的 ETF 股票。掉期交易對手在創建-贖回過程中沒有任何作用。創設-贖回機制的優勢創設-贖回機制控制供需,確保ETF的資產淨值不會偏離其證券的基礎價值太遠。
什麼是授權參與者(AP, Authorised Provider) ?該機制還有助於在美國等一些司法管轄區保持ETF的廉價和稅收效率,因為 AP 代表 ETF 進行所有證券的買賣並承擔交易成本。
相比之下,當共同基金投資者從基金贖回股份時,基金的所有股東都會受到稅收負擔的影響。
然而,在英國,ETF和傳統基金在稅收方面的待遇相同。對於大多數在透明基礎上運作的ETF,創設-贖回機制有助於確保透明度。在交易日開始時,ETF 宣布當前的基金持有量以及ETF 將在當天接受創建或交付贖回的一攬子證券。
關於槓桿ETF的再平衡機制我將在下篇文章具體深入解釋。
什麼是資產再平衡(Rebalancing) ?
再平衡(Rebalancing)就是調整投資組合中各式資產的比例,讓資產配置回復成原先已考量自己風險承受程度的理想規劃。
如果是一個多元的投資組合,裡面可能會包含股票、債券、房地產等資產。
假設今天我一開始理想的資產配置比例是VT70%、BND20%、REET10%,不同資產各自漲跌長期持有一段時間後,總資產的比例可能變成VT 65%、BND 20%、REET 15% ,這時候REET一檔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 的佔比就比原先預期的10%還來得多。如果房市行情下跌,總資產的影響程度就會比原先只有配置10%的REET來得大。
持有並不斷的再平衡本身就是一種常見的投資策略。
買入並持有的基本思想是避免過度交易。取而代之的是基金經理將定義戰略資產配置並對其進行多年跟踪。避免主觀選股和市場擇時的方法。
但多年來保持相同的投資組合策略本身就是一個挑戰。
即使投資組合沒有積極變化,其結構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這是由於單一投資組合頭寸的市場走勢。它可能導致最初計劃的戰略資產配置出現重大錯位。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則該是ETF基金進行重新平衡的時候了。收益強勁的頭寸將按比例賣出,價值損失的頭寸將按比例買入。這將使投資組合恢復到原來的資產配置。
簡單的 50:50 股票債券投資組合的資產配置變化
我們創建了一個由50%股票和50%債券組成的簡單示例投資組合,以說明投資組合的再平衡。
樣本投資組合顯示股權份額強勁增長52%。債券份額的價值僅增長了9%。這導致資產配置從 50:50 分佈轉變為 58:42 分佈。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與債券份額相比,股票份額顯示出更高的波動(波動性)。這相當於現投資組合的整體風險更高。
重新平衡會將投資組合重置為50:50的分佈。在樣本投資組合的情況下,這意味著應出售 66 股股票 ETF 並應購買 74 股債券 ETF。
使用 50:50 股票債券投資組合的投資組合再平衡
為什麼管理投資組合本身需要重新平衡?
從長遠來看,對投資組合進行重新平衡有三個必要的理由:
1. 風險控制
就像經濟一樣,股市也會經歷繁榮和蕭條時期。因此,在某些時期,投資組合的風險高於實際收益是正常的。在我們上面的示例投資組合中,2020 年初的股票-債券分配已經明顯傾向於股票。
因此,2020年3月新冠危機開始時股票價格暴跌對投資組合的影響要大得多。
2. 適合反週期地投資決策
投資組合再平衡傾向於提供反週期買賣信號。這意味著投資者很可能會在強勁的牛市中減少風險資產(如股票)的頭寸,並在熊市中再次增加頭寸。
同時這將帶來更好的長期回報。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上圖中的投資組合也有助於澄清這種情況:2020 年 3 月股票部分的損失本可以通過之前的再平衡而大大減少。
3. 投資紀律
基於再平衡策略的投資組合變化消除了市場時機的需要。實際上,市場會告訴投資者市場何時變得活躍。因此,這是避免過度主觀投資而造成大量虧損的策略。
4. 資產組合本身重新平衡的成本是多少?
投資組合再平衡本身並不是免費的。一般來說,它涉及交易費用和可能的資本收益稅。因此,重要的是要注意任何重新平衡動作帶來的成本效益比。
如果成本太高,只重新平衡一些頭寸甚至完全不去平衡反而更好。
現金流再平衡
除了通過買賣交易進行經典的投資組合再平衡之外,在某些情況下進行現金流再平衡可能是合理的。您只需通過貢獻新資金來重新平衡投資組合。這僅需要買入交易並避免影響稅收的賣出交易。
經典投資組合再平衡 vs. 現金流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