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以及未來
和許多的交易員不同,我對於經濟的理解以及啟蒙源自於對於歷史以及文學的熱愛。
不同的民族在時間的洪流中興起,強大的文明興盛,隨著時間衰敗,而時過境遷之後留下文字圖像,貨幣以及各種象徵著文明的符號。
歷史是過去的事,我們既不能用來緬懷過去,亦不能以此預測未來。
而這絲毫無法改變歷史本身的重要意義。那就是知興衰能度大勢。
充滿智慧的人會在歷史中自我反省並尋求人生的意義。自我反省是艱難的,因為更加容易的是尋找到自己的閃光點。
一個民族,同樣必須在自卑和自傲中尋求平衡,而不是任憑自己走向毀滅。
多年以前曾經貧窮的我也能夠理解自卑的痛苦,貧窮是一種社會疾病,它毀滅人的希望,並且讓人們獲得一種叫做”自卑感”或是”屈辱”的傷痕。這是一種複雜的情感。而我的經歷就是從貧窮走出,不斷對抗自我的自卑感的過程。
貧窮並可怕,可怕的是無法面對現實,無法從困境中再度站立起來。
或是稱之為涅槃。
而逐漸強大的過程就是不斷和舊我以及本我對抗的過程,文明也是如此。倘若我們任由自卑以及狂妄支配我們的行為,那麼我們注定重蹈過去一戰二戰的錯誤。
而狂熱的情緒本質就是一種群體行為,這種出自群體,盲目且自我加強的行為直到最終對於局勢徹底失去控制。希特勒是煽動這種情緒的專家,他曾經是一個淪落潦倒並且一無所有的畫家,後面通過這種戰後德國經濟陷入困頓以及債務危機中民眾的憤怒以及各種壓抑的情緒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
可以說整個20世紀以來人類一直在反思這段歷史,從戰爭走向和平,再從和平走向局部和平,以及更多的代理人戰爭(Proxy War)。而我們似乎遺忘了這段歷史,當歷史被以不同的角度書寫,而我們的過去以及共同的傷痕開始成為了更多極端情緒的緣由。
我們曾經貧窮,而如今強大,而我們能否戰勝流淌在血液中的不自信以及自卑感則是我們能否真正崛起強大的關鍵。
如今的世界秩序遭受前所未有的衝擊,而這個世界秩序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進行自我瓦解。新的世界秩序將從世界的廢墟中孕育出來,而這個胎兒需要血與火的淬煉。
人性是世界上最複雜,最難以定義,最難以量化的環節。
而我們的自由意志讓我們做出不同的選擇。問題在於,在理解我們的決定之前,我們是否理性的考量過行為本身的後果。以及,全盤思考何為自由以及自由應付出的代價。
如果你認為自由意味著可以殺人放火,因此自由是廉價危險的,那麼你並不理解何為自由。你的定義屬於小學生層次,而且將自由以及無秩序甚至是無政府的狀態混為一談。這種詭辯是常見而且普遍的。
理解這樣的一個亂世以及未來,我們需要思考以下幾點,這有助於我們做出更好的人生以及戰略決策:
- 長遠的利益VS短期的利益。
人生中我們的決策都可以量化為long term gain,或是short term gain. 而決策的關鍵在於釐清我們更加需要哪種利益。如果我們過於注重短期的利益,那麼我們必然付出溢價甚至是沉重的代價。
2. 意識形態 VS 獨立思考。
我們難以區別出意識形態的原因在於我們逐漸習慣了讓他人去幫助我們思考。
而他人畢竟最終將以自己的利益作為優先考量。
而你自身的利益也許和這些決策者的利益有短期交集,但是你是他人的棋子還是你真正看清了棋局,這將決定了你的人生究竟是棋子,還是棋手。
棋子的命運掌握在棋手手中,因為只有棋手能夠看清楚天地經緯。而如果你不是這名棋手,而你盲目相信他人能夠成為主宰你這顆棋子的棋手,那麼你就是天生韭菜。天生的棄子。
3. 我們將付出的代價。
人生並不是一道道簡單的選擇題。而要做出一些長遠的決定往往會伴隨相應付出的代價。能否承受這些生命之重,並且為了自己以及家人做出良好的決策,取決於你自身是否能夠對抗風險,你願意付出多少代價。
在納粹席捲德國的時候,當洶湧的德國”雅利安”優越人種被瘋狂以及民粹支配了頭腦,曾經的德國人也直接摧毀了自己的命運。猶太人通過不同的方式逃難到了不同的地方。不光如此,當歐洲成為了一片廢墟和戰場,更多的人付出了必要的代價以存續自我意識不被同化。
4. 做減法以及優先排序。
人的一輩子能夠做的事情非常有限。而往往卓越的人只做好一件事。專注在人生中幾樣有意義的事並且不斷將自己的技藝打磨到最好,而非到處晃蕩才是更好選項。
偉大的戰略家或是決策者深諳這點,因此他們的人生規律而又簡單。要在亂世中求存,就要專注。即使是為了活下來,也要專注的投機。對我們的人生做一次梳理,哪些要放棄,哪些要作為優先處理的,往往身處這種時代中,
我們需要更加優化我們的決策。
我們沒有那麼多資源以及時間精力浪費在無關的地方,而這點是很多人看不清楚的。
人性總是天然認為未來將更好,而我們每個人的確都有權力去夢想或是幻想一個更美好的未來。然而有時候,真相並非如此,當然這點對於很多人來說難以接受,不僅僅只是GDP增速不斷降落,同樣也有收入預期的不斷下調。
當所有的因子以及訊號都在不斷警告我們,我們就必須做出調整。正視經濟黯淡的未來,這需要勇氣,總好過盲目樂觀。
而如今的我們似乎已經完全依賴於美聯儲的QE寬鬆政策以及並且完全寄望於疫苗後復甦的內需將刺激經濟。而當整個畸形的金融市場,以及交易者,投資者都必須依賴於QE的大規模流動性才能維持勉強積極的經濟或是通脹預期的時候,我們已經生存在一個無比危險,恐怖的金融泡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