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的終結?什麼是真正的多元化
最近聽到一種觀點,也是非常危險的觀點,就是認為,美國已經完蛋了,或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多元化社會已經完蛋了,而這點,卻是一個非常危險,將來我們必然付出代價的一種觀點。
這篇文章僅僅是表達我個人的一個觀點,希望拋磚引玉,能夠讓讀者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種族衝突,矛盾,而我關注這些議題已久。所以和大家簡單分享下見解,本人絕非專家學者,也絕非公知,僅供交流探討之用。
自古以來,中國的”中”字以及天下二字,事實上包含了以自我為中心,天下莫非王土的一個價值取向。而暴秦之所以歷史上被稱作是暴,也同時是因為強秦在一定程度上消滅了地域之間的一個差異性。
對於強秦的這個”強”字,當然有著兩種理解。第一種就是厲害,大一統,第二就是暴,就是暴虐無道。那麼史書的評價我自然不多寫。大家自行翻閱,大家也明白為何強秦看似強大,卻短命被推翻的緣由。
同樣的一戰的導火索也是各大勢力強盛的帝國之間由於分贓不均導致的全人類的噩夢。各大列強所犯下的歷史原罪也大多是打著民族主義的旗號。大和民族,法蘭西民族,斯拉夫民族等等,最終的結果就是被長期打壓的必然反彈,再用同樣的方式去報當年的屈辱以及仇恨。
如果如此,那麼天下將危矣。我曾經有個朋友,法籍傭兵團,長期駐紮南非這類混亂的地區,他說民族主義就是廉價的ZZ牌,代價小,後作用大,又不知道多少的人,別離間,被煽動,被整死,就是通過民族主義去操縱,煽動人心。
正因如此,雖然全球化已經到達了一個階段性末期。但是我仍然想要強調全球繁榮經濟共贏的基礎在於,各個民族相互尊重以及維繫這個多元化社群是極其必要的。這樣的路即使非常麻煩,但是仍是值得我們共同奮鬥的一條康莊大道。
隨著全球化的普適,多元化的社會逐漸成為當代國家以及ZF的基礎。單元化單民族社會更多存在於極左的社會主義國家,比如伊朗朝鮮古巴等。而大多數的國家存在著更多元的文化包容性。比如新加坡,英國,日本,加拿大,瑞士等。曾經很多的如今的發達國家當初都走過民族主義的老路,那就是所謂的單極化,單元化的社會。
就是消滅民族和民族之間的多元性和區別,然後不斷同化其他民族的習性。逐漸形成由單一民族強勢領導其他民族,或是單一文明的這種社會形態事實上只會劇烈地增加地緣矛盾和衝突。先別論民族之間的異同,光南北的意識形態,生活觀念,以及價值觀就已經南轅北轍,何況是不同zongjiao背景以及不同民族生活模式的不同族裔。
由於我個人長期遊歷,並且也在國內生活過起碼12年的緣故,其實我發現由於教育背景以及文化的緣故,我們大多對於其他民族,或是國家的理解僅限於教科書或是百度百科的水平,那麼作為一個強勢文化(也就是中國,這個”中”意味著我們自己就把自己看成是世界的”中心”),我們漢人對於其他國家的興趣僅僅只是限於旅遊,這導致我們對於他國ZF的運作和框架並無所知,由於留學生並不一定需要留在當地工作,所以我們經常會從自己單方面的認識去定義這種形態的社會並認為我們的社會形態是最優越的。
在一個國度必然有主要的社群和占優勢的族裔。
那麼佔據優勢地位的族裔能否願意開放同等的機會或是以相同的方式和標準對待這些族裔,就成為了是否能夠真正取得真正的種族平等的試金石。
舉例來說新加坡建國之後取得的成功有目共睹。而新加坡建國成功之前卻僅僅只是一塊爛地,同時李光耀也稱新加坡是英國去殖民地化失敗的一個成果。馬來人,印度人,以及華人等族裔共同運作的一個社群。那麼我們當然沒有必要神話新加坡模式,而新加坡模式未必適合所有國家,但是它是一個能夠降低民族之間仇恨衝突,和諧共治的其中一種模式。
當然很多人說,新加坡模式的關鍵是它夠小,城邦化的國家,但是你不得不去承認,新加坡什麼資源都沒有的情況下,它通過良好的頂層制度設計,將資本和人才引入新加坡,並且讓人才願意留在新加坡,因為新加坡知道,人才才是競爭力的關鍵。因此如何讓社會長治久安,讓這些人才寧願待在新加坡,也不去別處,並且將私人財產放心留在新加坡,那麼新加坡已經取得了一定層度的成功。
李光耀本人的傳記,紀錄片,訪談我是大量的看,也認真做了很多的筆記。他由於是精通多門語言,同時他本人的英語非常精準,從來不會濫用詞彙,他是英系的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但是他同樣看到東西方兩套模式治理的一些缺點。
那就是西方自由主義INDIVIDUALISM VS 東方集體主義 COLLECTIVISM
以及西方的多元化社會VS東方的單極化社會。
如果任何一個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理性邏輯的人都能知道,沒有一個事物是完美的,作為下一代我們的目標就是不斷修正上一代的錯誤,建立更好的未來。
而出於他個人對於憲法的理解,他通過自己的方式改造了新加坡社會的頂層設計。再次強調我不對李光耀如何取得權力以及一些爭議性議題做出回應。我個人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不論左右,只要能讓社會長治久安我都會認可。新加坡模式如今的確取得了三個民族,膚色之間的共存以及和諧。
同樣和諧的景象同樣也可以在完全沒有任何存在感的加拿大中感受到。人和人之間無論膚色或是背景都能得到起碼的尊重和禮貌。同樣的在瑞士亦然,不同的語言以及不同的膚色之間仍然能夠取得共存,這意味著很多現在國內的風向,帶節奏只是一種一廂情願。
因為大部分人並沒有在國外生活過的經驗,所以只能從電視機以及手機屏幕中理解他們眼中的”世界”,這也是這一代人最可悲的地方,就是他們眼中狹隘,充滿各種危險暴力衝突,人吃人的所謂西方社會,他們又不得不考取西方的大學,獲得西方的文憑。
一方面繼續說服自己強大了。事實上強大的人不需要老是強調自己,我強大了,見著人就說,我強大了,你看到了嗎。
你會從別人對你的態度,說話的方式來感受到你是否真正強大了。
一個強大的人也不需要老是去強調自己的強大。
從近期的一系列全球發生的包括黑人左派(黑命貴)包括梅根夫婦(對,不是哈利夫婦)利用英國王室作為一個巨大的槓桿予取予求,皿煮D通過煽動種族主義議題,來以反種族主義挑起更多膚色問題和矛盾。
在加拿大或是新加坡或是瑞士生活的人都知道,膚色的問題其實根本就沒啥影響,加拿大人一直給你sorry sorry,你在那裡你瞅啥,他也只會給你sorry sorry。你覺得你要搞事打架你倆打得起來嗎?
所以到底是誰在煽動種族,膚色之間的衝突並且make a bloody big deal about it. 真正理解多元化社會價值觀的人都知道,多元化的社會從來沒有失敗過。不同民族不同價值觀的人可以共處。
類似像是梅根這種,或是如同老賀這種,將種族主義,膚色問題當成是籌碼玩得風生水起,他們已經成為最大的膚色流氓,那就是膚色問題成為他們手中討價還價的終極籌碼。
這個邏輯和流氓討價還價差不多。如果我手上沒有籌碼,那我就創造籌碼,我把你夫人綁架了,我再和你談判,你給我我要的,然後我放了你夫人。膚色議題和張子強綁架差不多,只不過不會見血。
所以呢膚色問題,種族議題就變成了皿煮D的法寶,散播仇恨一放一個準,五毛錢的便宜ZZ武器。
只要我們願意為之奮鬥以及努力。不同膚色,民族背景的人可以共存,而我們也的確做到了,只是現在有些投機分子(比如梅根老賀總統,對,拜登只是副總統),打算讓我們社會倒退20年。咱不能讓這件事發生。
我的朋友有海地人,猶太人,意大利人,日本人,韓國人,印度人等等,我個人從不把自己貼上什麼標籤,嘗試把身上這些標籤意識形態放下來,你會真正發現原來全世界人也都差不多。都同樣可愛,值得去一起合作。
當代媒體之惡在於沒有任何道德底線去煽動,挑撥社會之間的差異。
讓所有的衝突都通過放大鏡展現。對於你有意見的人,你就用放大鏡看他們的缺點,然後故意忽略他們的優點。對於奉承你的人,你就用大聲公大肆表揚這個人,然後痛罵那些客觀冷靜的旁觀者。
如果繼續如此,那麼所有的愛國者最終將成為狹隘的民族主義狂熱份子。最終我們將離共同繁榮越來越遠,這也將成為時代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