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滯漲時代| The Era of Great Inflation

ZodiacTrader
Oct 2, 2021

--

如今的輿論充滿著阿Q式的自我欺騙版本的娛樂精神。有個房地產開發商老總找我聊恆大的事,緊接著他也和我說對企業本身的擔憂。同時也說到我的公眾號是少數這些企業家或是嚴肅的金融投資者以及交易者真正參考的內容。

老總同樣說道先前對我寫的內容是保有質疑和懷疑的,當然我歡迎質疑和討論。當整個輿論氛圍過度自嗨的時候,我是少數幾個保持冷靜,不瞎JB唱讚歌,不瞎JB給國家添堵的。

當一件件我提過的重要市場信號都發生應驗的時候,他才明白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如今的所謂自媒體圈形成了惡劣的自我負反饋強化的循環。啥都不懂的人,只要能往死裡唱讚歌,就有流量,就有一幫不明就裡,只是一腔熱血愛國的粉絲跟著瞎起哄。結果最終這部分盲目的受眾最終在投資決策上犯下致命的錯誤,繼續把這種盲目沒有任何深度的愛國情緒當作治療內心痛苦或是失意的”靈丹妙藥”。

可以說愛國生意和實體經濟一樣,都開始巨大的內捲。同樣的都在面臨”智障”,哦,不,是”滯漲”。

瞎幾把吹不如別吹。拍馬屁沒拍在屁股上不如別吹。
多讓人尷尬。

我深信優質的內容最終會沉澱並且獲勝。會有相對理性理智的優質讀者沉澱下來。

首先當我們談到”滯漲”這種經濟學現象,我們會有許多的誤解。首先經濟學家會認為衰退將比滯漲帶來的問題更大。事實上並非一定如此。

滯漲”Stagflation” 一般來說意味著經濟增速進入停滯,同時由於經濟前段時間過熱,經濟過熱的核心要素是貨幣增發以及低廉的金融槓桿。而這將引發通脹,適量的通脹有益於經濟成長,然而當通脹遠高於2%的閾值,那麼就會使得通脹開始大量推升物價,甚至是大宗商品或是原物料價格。

由於經濟陷入停滯,物價,能源原物料價格飆升,此時將影響企業的營收能力。大量企業隨著利潤不斷減少,不得不進行裁員以維持企業的運營。在滯漲這一時期,就業率將持續惡化。

通脹的原因以及因素可以是多元化的。

通脹可以是輸入型的通脹,也可以是由於產業結構發生劇變而導致的,甚者是由於中東地區的紛爭,導致石油價格的飆升最終導致結構性的能源危機。

目前全球經濟史上共歷經了三次石油危機。
第一次石油危機(1973年-1974年),又稱作1973年石油危機。由於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為了打擊對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宣布石油禁運,暫停出口,造成油價上漲。當時原油價格曾從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漲到超過13美元。

加油站外大排長龍的車隊,1979年,美國馬里蘭州第二次石油危機(1979年-1980年),又稱作1979年石油危機,發生在1979年至20世紀80年代初,當時原油價格從1979年的每桶15美元左右最高漲到1981年2月的39美元。
第三次石油危機(1990年)因波斯灣戰爭而爆發,原油價格增加了近一倍,同樣也列為20世紀下半葉三大石油危機之一。而波斯灣戰爭爆發,也被稱作是一場石油戰爭。當時3個月內原油從每桶14美元,漲到突破40美元。但高油價持續時間並不長,與前兩次石油危機相比,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要小得多,但使1991上半年歐美旅游生意相應減少。

能源價格的飆升以及通脹因素之間相互作用,前者不斷壓縮企業的邊際利潤(profit margin) 後者預期不斷升高,倒逼能源價格創新高。

1970年伴隨著結構性的能源危機,迫使前美聯儲主席沃克爾採取更加嚴厲的措施以馴服通脹。從經濟狀態來看,1970年代美國的大滯漲我們可以看到其嚴峻程度絲毫不亞於1937年的Great Depression 大蕭條。

1970年代大通脹時代中 CPI被不斷推高。
從某種意義上講,隨著產業結構以及限電等問題的爆發的確會輸出一定程度的通脹。但是不能將之作為金融戰的一部分。

如果去做比喻,通過自損3000,損敵6000,這種有一定效益的能夠被稱為是有效益的金融戰。而如果我們要自損3000,哪怕殺敵3500,這種直接叫同歸於盡。如果是自損3000,殺敵100,那不叫金融戰,那叫王八拳。

現在全球金融系統所承受的挑戰是巨大的,首先是恆大無法兌付的大規模的美元債,現在轉入寬限期,同樣像恆大一樣舉債,高槓桿比例的房地產企業的數量以及比重絕不佔少數。

恆大或將被迫在老外投資圈中直接違約失信。要么選擇對付國內債務,並努力生產交房給市場,兌付理財產品的方案中擇其一,無法兩全其美。

前段時間的通脹雖然是暫時的,然而通脹本身會有多因素之間推動。所以個人來講,不認同部分經濟學家認為過高通脹因素本身是”暫時的”,個人的理解是,通脹隨時到來,如果我們看到通脹小了,絕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鬆。
1970年代美聯儲曾犯過錯誤,最終導致了通脹危機。

美聯儲通過凱恩斯經濟學家的神奇量化政策工具以及模型嘗試去調控宏觀經濟,比如說Phillips curve, 央行的學術官僚忽略了金融體系中的一系列信號,最終導致問題的集中爆發。

同樣的,今日的美聯儲也在重蹈覆轍。
如今的美聯儲,如果懼怕經濟的短痛而不斷給全球經濟施打麻藥。當政策工具失效的那一天,我們將從麻木中徹底看清楚經濟的真實現狀。

對於所有決策者來說,所有的金融危機都是所謂低概率的”黑天鵝事件”,殊不知這些黑天鵝事件的本質是”灰犀牛”,甚至是房間裡的大象。一系列的決策失誤將使整個局勢迅速惡化。

--

--

ZodiacTrader
ZodiacTrader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