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霸權 — — 深度剖析後現代凱恩斯貨幣主義

ZodiacTrader
Jul 23, 2023

--

有少數讀者可能會覺得我偏激,或是我的思考過於超前,畢竟作為投資者,我們嘗試所做的,就是思考,並且通過現實去想像,去預判未來的大方向和趨勢。

正因如此,和公眾的意見(trending bias) 背道而馳,是我思想的常態。頂層的精英,形成並利用底層的群體所形成的意識形態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全球統治者的共識和101手冊。

在這個公眾號裡,起碼我是最早提到中美關係將惡化,甚至將逐步脫鉤。現狀是,我們正在面對美中劇烈的脫鉤。

同時我也是最早的一批提到俄烏戰爭將爆發,美聯儲將犯下錯誤,銀行業危機將爆發觀點的作者。

當然我也認為沒有一個完美的金融體系和製度,我們只能夠盡可能製衡絕對的權力,同時將這個系統盡可能地糾偏,直到有一天能夠無限逼近一個烏托邦,人類的文明發展路徑從來不是簡單地從0到1,或是從左到右。每當文明的度量計從極左到極右,或是從極右到極左,都會有全球性的悲劇和浩劫誕生。

所謂文明,本質是在兩個極端之間來回擺動,並且在各種族群,思潮中尋找一個良性發展的最大公約數。

然而這個最大公約數,並非是存在於有利於金融或是科技相關的行業中,健全而富有活力的經濟制度,應該靈活運用監管的力量,讓創新有法可依,並且有效限制住房地產或是金融行業獲取無限槓桿的巨大優勢,當法令或是政策被華爾街等利益集團所滲透,利用。我們會發現其餘的行業(餐飲,服務等)只不過在賺取金融和科技行業的一點可憐的剩餘價值。

全球資本市場的利率傳導模式:

下圖為從左到右的經濟學流派梳理。

當現代央行濫用后凱恩斯主義,這對全球化的經濟秩序帶來了以下惡果:

  1. 經濟現實和股市價格在08年後往往出現背離。

2. 產業結構收益不均等,利潤結構差異巨大。

3. 全球出現極度貧富差距懸殊,

4. 金融殖民以及行業壟斷巨頭

5. 美元霸權強制輸出通脹,經濟體必須承受美元系統的脆弱性

6. 社會階層M型化,中產階層事實上承擔了社會系統中龐大而又沉重的稅賦(社會債務)

7. 財富集中在少數階層手中,而這些階層之間開始出現劇烈的鬥爭(以中下層的集體利益作為籌碼)

俄烏戰爭的爆發,從表面上看是某丁個人的戰爭意志,事實上背後有著全球極右VS極左的社會情緒的支持。這樣的極端情緒,往往會以不同的形式進行總爆發。

白衣之怒,無非就是經濟不好,或是蛋糕分配不均的事兒。

極端的社會情緒和意識形態本質上是對於現狀的不滿,也是面對全球總體經濟進入發展停滯以及財富分配不公的憤怒。而這些憤怒,背後QE和全球貨幣政策的濫用可以說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后凱恩斯時期的貨幣政策有如下的功能:

1)動用貨幣工具見效快,無需進行結構性改革。

2)遵從1)的邏輯,利益集團以及得利者無需犧牲利益。

3)以通脹,就業率作為引導,可以忽視行業之間的利潤率以及社會產品/服務的邊際成本(物價以及購買力要素)。

4)全球化作為重要基礎設施,可以最大化產業鏈上游利益並實現美元轉嫁金融風險和通脹要素的功能。

5)21世紀以來的經濟世界秩序事實上是全球化為表,后凱恩斯主義為裡。

當然凱恩斯作為一個偉大的經濟學家,不應該背上後人所有的鍋。他的經濟研究理論的學術成果,可以說在經濟學理論中有如牛頓一樣的地位。但後世的后凱恩斯主義學者,逐步走入象牙塔,脫離和現實社會的聯繫,加強央行對於資產價格的影響作用,都使得貨幣政策淪為極其方便的利益輸送工具。

即便某些貨幣政策工具本質是中性的,但由於執政者在政策上的區別對待,濫發貨幣和流動性最終會過快過多提升某類產業的價值,比如金融和科技行業,由於預期利潤高,資產價格升幅快,自然不缺錢。然而市場的運營同時需要不同產業的支持,這也會導致資金一股腦流向一邊,而另外一邊比如服務,教育等重要產業就會面臨缺錢,甚至是利潤邊際減少的作用。

我相信這些副作用是后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始料未及的,因為他們並未實地參與系統調研。

最終所有的貨幣政策都將淪為“流動性補充工具”,其背後的主導邏輯就是“哪裡缺流動性就補哪裡”。這種短視的,“治標不治本”的政策如今已經科普至整個西方世界,也成為了不去改革的常用理由。我們看到了英國自脫歐以來的每況愈下以及法國更加普遍的“零元購”,其實更是另一種“韭菜割不動了”的現狀。

如果這樣的傾向不得到改善,那麼畸形的經濟體將成為極端情緒的自然溫床,我們將面臨債務快速增長,流動性面臨枯竭的常態。

這也意味著黑天鵝事件,以及更多的地緣政治矛盾以及沖突將爆發。

--

--

ZodiacTrader
ZodiacTrader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