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系統性風險中獲利
大部分的交易員擅長多頭市場。他們會毫不猶豫,激進地買入大量的股票來增加自身的獲利。然而他們並未意識到,這些利潤並非超額收益,他們實質上也不過是將更多的風險暫時置換成了利潤。
這就是交易中有意思的,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那就是風險可以暫時變現。它可以是持續的小額現金流(sell vol)或者是我們可以用超額的風險去換和大盤差不多,或是多那麼一點的收益。而交易最終講究的是風險盈虧比。
本質上是我用多少的風險換了多少的收益。
我的downside 是什麼,我的upside是什麼,作為交易員,你將不斷地在計算和估計這兩者的數值以及差值。同時我們提供流動性的角色使得我們能夠不斷對風險計價,並且成為風險的套利者。
事實上大部分的金融機構都在乾著一樣的事,那就是take advantage of their huge book size,利用他們巨大的資產負債表來獲利,這些金融機構的固收部門不斷地在押注更大的風險以交換持續的現金流。
這個事情的本質其實是和保險公司是一樣的。
保險公司所做的,無非是將你轉變為一項商品,然後把風險定了個價,承諾他將償付你的新車或是你的身體,或是你的房子。以此要求你支付穩定持續的保險費用。
這個過程也是將風險定價,轉換為現金流的過程。
然而當系統性風險爆發,保險公司必須支付醫藥費,維修費等更加大額的費用。那麼為什麼保險公司越做越大,因為畢竟出意外的只是少數,大部分的人健康,並且持續繳納其保險費。
黑天鵝厚尾套利被人詬病的原因在於,這個策略所做的是正好相反的。它從保險商的角色轉變成為被保護的人本身,並且要求保險公司賠付給他數倍的收益和賠償。
聽起來這樣的事情像是騙保,事實上,和身體意外的低概率不同。由於金融市場的波動性。使得黑天鵝事件爆發的概率遠高於我們的想像。
保險公司為了避免自己過度賠付,或是出現被薅羊毛的情況,一般來說都是對承保的條款做了非常細緻的研究,賠付的範圍也相對有限。而形成賠付的條件以及因素也相對單一(比如出車禍或是健康因素等)。
然而大盤的風險不同,大盤的系統性風險因子是多樣的。很可能NFP數據不好,futures先跌了一波,或是美聯儲發出了鷹派的強硬措辭,那麼整個市場就會呈現一個risk off的狀態,在QE中就會有許多超跌的買入機會。
正由於多樣的風險因子,導致我們不知道確切的金融性風險將從何時爆發。比如2020年3月的暴跌,其實就是一場金融系統性風險的預演。
如果說人可以通過購買保險合同對沖自己的風險。
那麼市場上有許多的交易員,甚至是long only的基金策略,對於大盤來說,基本上就是裸奔。比如公募基金大量的多頭敞口,但是應對系統性風險就無能為力。投資者也基本上只能等上個一年等產品淨值慢慢爬回來。
我一直思考並研究多年。
如何利用這每一次的系統性風險獲利。
當然很多人會說,系統性風險爆發的概率太低,一年標普指數回撤個4%以上就算大事件,可能一年250個交易日只會出現1,2次。如果我們僅僅關注做空市場,那麼我們會支付一筆遠期的期權和合約金用於做空。而這筆期權費一旦期權到期,市場沒爆發風險事件就要roll,就要支付持續的成本費用。
但基本上如果你捕捉到這種收益機會,首先它由於概率小,因此內置的盈虧比是巨大的,再者是即便我們沒有抓到做空的短暫交易窗口,我們仍然有足夠的機會去做多超跌的股指以及股票。
這其實就是我交易風格以及策略的核心。
和大部分的交易員不同,我對風險的敏感程度更甚。這也使得我能夠集中押註一些風險事件,在他人出現巨虧的時候賺取可觀的收益。
做空加上btfd( buy the fucking dip) ,加上宏觀的擇時能力,就足以讓我在這個市場上應對各種各樣的現狀(滯漲,通脹,通縮,擴張,衰退)等。我能夠運用更多種金融工具(期貨,期權,外匯,商品等)來獲得超額利潤。
這個體係並不容易,它要求你理解並學會運用包含各類期權策略組合的衍生工具知識,加上貨幣政策信號解讀,外匯產品的知識體系,包括對於原油,天然氣,農產品等商品的深度理解。從而來幫助我們在不同的市場領域獲利。
和2020年3月一樣,我們正在進入類似的拐點,這意味著巨大的結構性的獲利機會來到。
有些有實力的可以聯繫我的微信:drllc123455,看如何利用這一波行情獲得巨大的收益。只有真正的勇者敢於直面風暴,並且成為御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