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秩序| 俄烏衝突:三國背後的大博弈

ZodiacTrader
Feb 28, 2022

--

上圖我們可以看到,烏克蘭正在形成一波避難潮,無家可歸的人們只能四處逃散跑到烏克蘭的各個鄰國尋求庇護。

這篇文章將系統論述下我對於烏克蘭戰爭的看法。
烏克蘭的局勢都會使得現代三國鼎立的新國際框架(中-美-俄)發生巧妙的轉變。一個經典的三國框架,只要有一頭冒出來,另外兩頭就會聯合壓制它,來削弱這方勢力。

要么就是隔岸觀火,維持名義上面的盟友,實際上兩頭談判獲得好處,這就是快樂第三人的現狀。
後續我也將在星球裡論述這樣的衝突會如何影響美聯儲的加息路徑,以及烏克蘭戰爭所導致的經濟制裁,會對俄羅斯造成的巨大衝擊。

我仍然要指出一個重要觀點,那就是毛主席,也曾經警告過來自於沙皇的巨大威脅。然而今天有許多非理性的,為了流量大吃人血饅頭的觀點認為,這樣”和平崛起”的沙俄必然對我們有利。在此我仍要發出警告,俄羅斯未必是我們的鐵桿盟友,國際政治僅僅是互相需要而已。

如果我們在博弈美國人的時候,忘記俄羅斯崛起將形成的巨大威脅,那我們就是過於樂觀了。國際地緣政治從來不是弱者以及天真者的遊戲,這點我們要從烏克蘭的悲劇中去看到,所有的博弈都是一樣的冷血無情。

更何況普京親眼見證蘇聯的瓦解,他對於某些力量還是有所顧慮,他並不像是一位樂於分享權力的人。這里為何普京並非複闢蘇聯體制,他復興的實際上是巨大的沙俄王朝,我將在文章後面論述。

首先講講美國在這場戰爭中扮演的角色。

美國通過操弄國際地緣政治獲得的利益有:

  1. 瓦解整個俄羅斯在歐洲的影響力,並且使得歐洲各國更加依賴於北約的軍事力量。

2. 促使俄羅斯周邊歐洲各國提高自身的軍備力量以及預算,做到牽制俄羅斯人的目的。

3. 迫使俄羅斯進一步遭受經濟制裁,以及搶占歐洲的能源市場。

4. 用對美國本身最小的代價,讓全世界和俄羅斯敵對。

當然美國人也付出了相應的代價:

1. 地緣政治的不信任感。尤其是對美國的背信棄義以及諾言產生巨大懷疑。

2. 國際原油市場的結構性問題,導致通脹難以降下去,全球將進一步面臨通脹問題以及能源問題,這將使得拜登提前結束政治生命。

3. 美國將被視為軟弱,而反美的力量將進一步凝聚。美元支付體係將伴隨swift的製裁而出現裂痕。

美國從來就不是什麼說話算話的大國。這點可以明確,我也無意去洗地。烏克蘭在這次沖突中慘被拋棄,這和美國之前所承諾的大相徑庭。但是這不妨礙美國通過耍賴在俄烏衝突中煽風點火併且獲取巨大的政治地緣利益,然而犧牲的是烏克蘭全體的老百姓。

儘管烏克蘭並非北約中的一員,美國人在多次會議中還是強調過要捍衛烏克蘭的主權。在1975年的Helsinki(赫爾辛基)法案中,美國明確了,作為交換,烏克蘭放棄核力量,同時為烏克蘭提供戰略上的保護。

赫爾辛基最終法案(英語:Helsinki Final Act),又稱赫爾辛基協議(英語:Helsinki Accords)、赫爾辛基宣言(英語:Helsinki Declaration),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赫爾辛基最後文件(英文:Helsinki Final Act of the Conference on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

1975年8月,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了關於國際安全與歐洲合作的會議,共37個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與除阿爾巴尼亞、安道爾外的全部歐洲國家)簽署了這項協議。

對於烏克蘭來說:
烏克蘭政府要反思為何淪落到今天的這幅慘狀。
其弱小的國力,以及欠佳的經濟發展都使得烏克蘭變得更為脆弱。

軍事上想要依靠北約,又遲遲無法成為北約成員,但是仍然被美國用加入北約這一幻想所控制,就如同誘餌一樣讓烏克蘭內部出現大分裂,並且甚至天真以為只要通過無核化,就可以讓美國以及一眾西方力量保護自己。

烏克蘭本身的經濟發展欠佳,老百姓又腦殘通過民選選出了一名喜劇演員做總統。
當我在谷歌上搜索:烏克蘭喜劇演員的時候,我得到的第一個答案就是:

烏克蘭澤連斯基這個人(簡稱老澤),總體評價就是一個國際地緣政治的門外漢。他在國際政治環境上的遲鈍以及施政上面的無能極易使得烏克蘭最終淪為他國意志的傀儡,或是戰場。

老澤的illuminati手勢
他的處境非常尷尬,如果跑去找俄羅斯,普京是不會承認蘇聯的政治遺產的(因為在蘇聯的框架裡,烏克蘭就是獨立的國家,雖然是獨立的民族。這點五毛可以去懟斯大林,或是列寧)因此烏克蘭的親俄派注定是悲劇。

從烏克蘭的經濟體係來看:
烏克蘭作為前蘇聯體質最好的加盟國之一,它本身曾經有完善的軍工製造業,同時也是整個蘇聯時期最大的鋼鐵輸出者,它也有肥沃的土壤,良好的氣候,也被層視為是蘇聯解體後最被看好的獨立經濟體。

結果實際上跑出來的經濟增速答卷卻讓人大跌眼鏡。 。 。
烏克蘭的經濟增速跑不過俄羅斯,甚至連鄰國波蘭也跑不過。 。

烏克蘭經濟增速跑輸俄羅斯以及一眾東歐難兄難弟

烏克蘭的經濟增速也遠遠低於波蘭的經濟增速。

烏克蘭的人口總數也出現斷崖式的下降
這麼一個弱小的國家,也只能輸出烏克蘭美女了。其曾經的軍事舊工業,一旦失去了蘇聯整體的巨大軍工需求,烏克蘭甚至無法在軍事上自給自足。最終烏克蘭,這個曾經蘇聯制度下混得最好的軍工工廠,最終演變成瞭如今破敗不堪,缺乏向心力的一個ZF。
而這些和弱小,缺乏戰略以及效率的ZF脫離不了關係。但即便如此,這樣的政府依然把城門大開,並讓外來的資本以及巨大的公司財團毫無障礙地進入國內市場,並且將所剩不多的優質資源通過企業的大肆收購而最終這些優質資產落入到西方大財團的口袋中。
而烏克蘭獲得了什麼?
一個沒什麼卵用的總統,和無能的ZF,以及支離破碎的經濟體。
如果烏克蘭跑去找北約,那麼它又將被孤立。因為倘若烏克蘭加入北約,那麼也將直接促使戰爭更快爆發。老美寧願你先打,它佔據道德高地,你如果忍不住,那麼你就中招了。
因此對於烏克蘭來說,對它自身命運最好的莫過於採取戰略模糊。因為這意味著雙方都將為了拉攏烏克蘭而在談判桌上放下更多的利好以及利益以作交換。然而老澤並非這種政治太極拳的高手。他的政策魯莽而又單邊倒,這麼久了對於突然的俄羅斯入侵並未有所預案。在美國警告多次俄羅斯進攻的時候居然還搞不清楚情況,只能最終通過曬自拍來建立他的英雄形象。
當然敢在戰爭的時候站出來刷自拍也是一種勇氣。因為恐怕老澤心裡也清楚,普京不可能直接刺殺他或是隨便殺烏克蘭人,因為如果俄軍輕舉妄動,那麼俄羅斯就會成為被群毆,被孤立的一國。
因此政治不是普通人都能玩轉的遊戲,大家都在用生命表演,一個不小心就會成為別人的代價。只有最冷靜的人能夠笑到最後。
對於普京大帝來說(對,這邊我還不寫俄羅斯三個字。整個斯拉夫民族都是以他的個人意志為主導,你看看有誰敢做反對力量?)
那麼為何普京無論如何也不惜一戰?
那就必須了解他最大的敵人:北約(NATO)以及北約的力量不斷東擴。

NATO(北約)全稱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sation)的北約是1949年由12個國家組成的軍事聯盟,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法國。

成員國同意,在任何一個成員國受到武裝攻擊的時候,會向彼此施以援手。
其原本的目標是要對抗二戰後俄羅斯向歐洲的擴張。

1955年,作為對北約成立的回應,蘇俄建立起與東歐共產主義國家的軍事聯盟,名為華沙條約組織(Warsaw Pact)。

1991年蘇聯解體後,一些前華沙條約組織成員國變成了北約的成員。北約組織如今有30個成員國。整個北約似乎有一個合法性,那就是西方力量應對蘇聯的崛起,然而當蘇聯瓦解以後,北約仍然存在,並且持續對世界施加影響
北約的東擴示意圖如下:

北約東擴這件事對於普京有非常大的威脅。
這意味著俄羅斯在亞太地區將會變得越來越被動。俄羅斯對於北約東擴計劃的敏感性是舉世皆知的。美國外交官柯林斯(James Collins )曾在一份1993年的國務院電報文件中寫道:”無論處理得多麼微妙,只要北約採取一項意圖向中東歐擴張但又同時不對俄羅斯敞開大門的政策,莫斯科就會一概將其視為是直接針對俄羅斯。”

2004年,時任美國總統老布什歡迎七個東歐國家加入北約:拉脫維亞、斯洛文尼亞、立陶宛、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愛沙尼亞
然而從1990年至今,北約已經進行了五輪東擴,不少前華約國家以及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都成為了北約成員。

2010年北約出台的戰略文件指出,”北約不會對俄羅斯構成威脅”,呼籲雙方建立”真正的戰略夥伴關係”。這份文件是在俄羅斯軍事干預格魯吉亞之後兩年推出的,但是那時候還沒有發生吞併克里米亞的事件。該文件建立在不少後冷戰時代的政策架構之上,而看起來普京如今是打算將其拋棄了。

2008年北約釋放出可能允許格魯吉亞加入的信號,2014年又深化了和烏克蘭之間的合作。與此同時,許多在冷戰時期建立起來的防止發生誤判的保障渠道 — — 比如軍備控制驗證系統以及雙方溝通熱線 — — 都已經消失殆盡。
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北約對於烏克蘭的拉攏成為普京發動戰爭的導火索。
當然核心前提是美國以及北約不出兵,並表示不會干預背信棄義的情況下。
倘若北約以及美國的部隊第一時間出動並遵守諾言,很可能局勢就會轉變。
北約的不斷擴張一直是普京的一塊心頭病。因為烏克蘭對於俄羅斯非常重要。

對於普京來說,
現在局面非常難堪。
首先是烏克蘭花了比預料要久的時間抵抗,再者是西方的確如普京所預計的,並未出兵干預。但是普京沒有料到整個西方開始對俄羅斯進行swift級別上的製裁,這點是普京始料未及的。而Swift的製裁將使得俄羅斯的經濟逐步面臨惡性的通脹以及一系列問題。俄羅斯的經濟也將以更快的速度消耗完資源。其財務狀況也將逐步滑坡式的受到重挫。

雖然普京在戰術層面上贏下了烏克蘭,但是無論對於俄羅斯國內還是國際來看,這樣的勝利都無疑更像是慘勝。普京也無法動用更加激烈的武力讓烏克蘭投降,而這樣只會使得戰爭的消耗進一步增多,同時俄羅斯在國際形像中更為惡化。它將被整個歐洲視為崛起的沙皇,而非收復失地的大帝。

而美國僅僅只需要進一步讓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意識形態對立,並且不斷增加其國際輿論,那麼對於俄羅斯人來說,為了打下一個烏克蘭,而犧牲整體經濟的良性發展,這樣的代價是否慘烈了些?俄羅斯人不禁會有疑問,為了拿下烏克蘭與整個世界為敵,是否值得?
這樣的疑問將進一步使得普京的權利以及地位受到挑戰。從今以後他的統治或許不再是鐵板一塊。

--

--

ZodiacTrader
ZodiacTrader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