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秩序| 東西之戰 WEST VS EAST(1)
當新世界開始形成的時候,必然伴隨著恐懼,混沌的產生。混亂,是熵增的一種形式,同樣也是趨勢形成之前能量積累的過程。混亂,往往是尋找秩序的必經方式,而理解混亂,就能夠理解經濟時運變遷的本質。
經濟秩序和政治的頂層秩序無疑都是由衝突和紛爭所建立起來的。所有的外交,貿易,合作框架都是以這樣的大秩序框架作為前提而產生的。從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以來,這套經濟框架以及全球化的玩法已然走到了盡頭。
從絲綢之路,大航海時代開始,東方和西方之間的關係是帶有神秘感的,東西方之間的貿易行為也從未中斷過。中國作為文明古國不斷向西方輸送著大量的珍奇古玩,陶瓷,絲綢等。而巨大的需求導致了貿易逆差。亦即是西方需求極大量的這類貨物資源,而古代的中國對於西方的珍奇玩意兒需求有限,於是形成了單邊的貿易順差,清朝和英國貿易,賺了大量的白銀。而英國為了要不斷地購買來自東方的這些商品,不得不將自己寶貴的黃金通過歐洲以及美洲大陸換成白銀再和中國通商。
逐漸地,這樣單方面清朝對英國的巨額貿易成為了鴉片戰爭以及後續一系列衝突的重要導火索。地緣政治如同棋局一樣,詭譎多變。能夠掌握棋局本質的,才能夠成為時代的佼佼者。
英國無法對中國輸出商品,這樣單邊的虧損無法承受。而古往今來,戰爭以及沖突的導火索無不來自於兩樣事物,第一是債務,第二是貿易順差/逆差。
戰爭有它的經濟意義在。雖然沒人喜歡戰爭。但是戰爭卻有其深度的含義。
從經濟周期的角度來看,戰爭往往是一輪經濟周期的末尾。以及另一輪經濟周期的開端。戰爭是一把巨大的雙刃劍。它將極大地損耗國力以及資源。然而它的收益也是十分地巨大。戰爭可以凝聚共同的敵人,弱化政治上的強敵,並且邊緣化這部分群體。
同時戰爭一旦失敗,國家將耗費數代人的一生重新建立起這個國家,並且往往需要耗費更長的時間才能夠洗涮戰敗的恥辱。
戰爭有許多種形態。
然而最終決定勝負的往往是經濟的韌性。
哪個國家的經濟能搞好,就能具備談判權,甚至是在國際秩序以及盟友裡做到拉架,或是煽風點火,甚至是通過國際秩序框架(如北約等)實現不費一兵一卒地實現戰略目標。
因此無論是什麼層面的戰爭,無論是經濟意義上的貿易戰或是軍事意義上的熱戰。戰爭是政治強人的專屬趁手工具。它將極度擴大某些人的權利,並且將整個社會的中產階級壓縮到最低。
而熱戰戰敗的代價,往往令人無法承受。
如今全球秩序正快速進入新的秩序。隨著中國和俄羅斯結盟和西方對抗,我們逐漸看到了現代三國爭霸的格局。而所謂的西方,從軍事意義來看,不過就是北約。
過去經歷一戰二戰洗禮的美國的全球地位,難以撼動。
而美國強權的本質是通過一戰以及二戰的勝利果實奠定的。而這樣的國際秩序正在出現鬆動以及弱化。而我反復強調的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而如今的美國更像是罹患各種頑疾的雄獅。即便它再怎麼脆弱,它依然是那隻強大的雄獅。
可能後輩仍然畏懼它,然而終有一天,更加飢渴,英勇的雄獅也會向這隻老獅子發起挑戰。過去的美國,成功應對了日本的崛起,並且通過各種國際力量壓制住屬於日本的經濟崛起以及騰飛、並最終通過廣場協議逼迫日元升值,削弱日本經濟的出口,從而人為地將泡沫打破。
美國的力量依舊強大,但是美國強大的日子必然不是永恆的。
毛衣戰不過是提前打起來了,這樣的政策即便是總統換屆也難以輕易改變。普京的野心在於復蘇舊日強大的沙俄。一個更加大一統的沙俄。普京從來沒有放棄過這條路。那就是讓沙俄重新強大起來。
而彼此之間逐步出現巨大空隙以及相互懷疑的傳統西方盟友,伴隨著歐洲傳統國家利益的持續失去,這樣的西方已不如往日般強大,然而依舊不容小覷。
而普京需要中國,中國也需要普京在國際政治局勢中的支持。
於是東西之戰的格局就形成了。在全球地緣政治矛盾持續擴大持續難以兼容的情況下,東西方之間的戰爭也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