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雄文】烏克蘭戰爭在即?是無中生有還是美國陰謀?
今天講講烏克蘭的局勢。
烏克蘭是一個神奇的國家,它地處於東甌世界,黑海以及俄羅斯的連接處。也是因為它位置的獨特性,導致了烏克蘭必然會成為衝突的中心地帶。
要理解如今的地緣政治衝突,就要理解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的歷史。克里米亞,烏克蘭和俄羅斯的衝突實際上是美國,北約以及俄羅斯之間博弈的”競技場”。美國為首的北約想要對烏克蘭施加壓力和影響力,並通過烏克蘭作為談判的籌碼來製衡俄羅斯。
而俄羅斯一直將烏克蘭視為”大俄羅斯”的一部分。即便烏克蘭如今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但是烏克蘭仍舊有著大量來自俄羅斯的影響。比如烏克蘭人也是寫作俄語並且講俄語。筆者曾經就有來自烏克蘭的摯友分享過烏克蘭的一些政治笑話。其中最有意思的其實是烏克蘭人大多懂俄語,但是其官方語言其實是烏克蘭語。
比較搞笑的是前任烏克蘭總理阿扎羅夫也不會講烏克蘭語,基本上是完全的俄語使用者。
雖然都是斯拉夫語系,但是烏克蘭語和俄語基本上共性不多。然而在烏克蘭境內,大多數人仍舊是使用俄語的。而這也造成烏克蘭人本身的語言精分。陷入到作為一個烏克蘭人應該是講烏克蘭語,還是保持俄語的使用習慣。這樣的爭議甚至變成了一種政治正確。偶然也會有烏克蘭人舉報那些一直保留俄語語言習慣的人,並且指責他們不用官方語言烏克蘭語。
這就是烏克蘭難以真正擺脫俄羅斯影響的一個寫照。
從某種程度上說,台海問題和烏克蘭問題有其相似性,這點也是為何俄中在利益上面是一致,逐步結盟的原因。
如果你們理解不了烏克蘭,那就想想看,台海問題。基本上都是講同樣的語言,但是底層思維邏輯,包括價值觀和意識形態都有較大的差距。烏克蘭的民族主義者認為烏克蘭應該是獨立於斯拉夫人而存在。而斯拉夫人當然會覺得,大家都是講俄語,大家都是斯拉夫人何必分那麼細。
那麼這點是否有種dejavu 似曾相似的感覺呢?
同樣的烏克蘭語和俄語之間的關係,就和台語(閩南語)之於漢語(普通話mandarin)相似。
那麼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的羈絆,雖然在蘇聯瓦解後,這樣的來自於俄羅斯的影響力逐步減弱。而隨著克里米亞的收復,這個來自於俄羅斯的影響逐漸加深。在蘇聯時代,烏克蘭一直是以加盟國的形式進駐。而蘇聯時代也導致了烏克蘭俄羅斯化的普遍。在沙皇結束統治的時期,在1917到1921不到四年的時間短暫獨立。
最早的烏克蘭被稱為基輔羅斯,基輔羅斯作為東斯拉夫文化的起源國,也短暫在歷史裡榮耀並強大過。後面歷經分裂,並最終被蒙古大軍的鐵騎所擊敗並徹底臣服於金帳汗國。
而後這塊土地一直被不同的強權所支配著,不斷重演著獨立,被通知,又獨立,又被兼併的這麼一種命運。
烏克蘭對於俄羅斯的不信任源於蘇聯時代的一系列錯誤決策,包括了斯大林時期第一個五年計劃所導致的烏克蘭大饑荒以及後面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洩漏等等事件,使得忍無可忍的烏克蘭決定在蘇聯瓦解之後獨立於蘇聯存在,而西方各國也因其獨立而承認其國家獨立。
當然這樣的結果也和戈爾巴喬夫時期政策的右轉,自由化有關。因此戈爾巴喬夫也普遍被認為是GC主義最差勁的接班人以及背叛者。
普京,他一直是一名強而有力的沙皇式人物。
從經濟發展來看,他的作為貢獻不大,俄羅斯的經濟依舊是結構單一,嚴重依賴於外來進口以及能源行業。
普京是葉利欽的門徒,由於葉利欽的信任,才讓這位前特工得以邁向權力的最高峰。表面上來看,蘇聯的瓦解貌似要迎來皿煮的春天,新的俄羅斯聯邦要通過更為激進的方式改革整個俄羅斯的經濟構成,並且激活自由經濟以及自由市場的潛能。
於是他們將目光轉移至玻利維亞成功的”休克療法”經驗。
“休克療法”在玻利維亞的實踐是成功的 — — 1985年玻利維亞政府的預算赤字達485.9萬億比索,佔國內生產總值的約1/3,通貨膨脹率高達24000%。 1980~1985年期間居民生活水平下降了30%,國民經濟幾乎到了崩潰邊緣。
而在採用休克療法後,惡性通貨膨脹便得到了強有力的遏制,物價從暴漲趨於穩定。 1986~ 1987年通貨膨脹率僅為10~15%,1988年為21.5%,1989年為16.6%。國民經濟經過短暫的下降也逐步回升。同時由於採取了有效措施,債務問題也得到了明顯緩解,並最終使玻利維亞克服了嚴重的債務危機。
然而這套經濟改革方法的本質在於通過極端的政府乾預和強力介入,壓縮社會的總需求,並且嘗試通過將社會的總需求壓縮到一個最低的限度,以逐步扭轉債務以及超高通脹的兩座大山,並且將經濟帶上正軌。
用人話說,就是一個信用卡卡奴老是喜歡把信用卡刷爆,債務累累。為了防止這位欠債老哥燒炭自殺,銀行帶著幾個刺青大哥,24小時盯著他押他去上班,並且強制給他銷卡,不讓他消費買其他有用沒用的東西,一天一瓶水,一包康師傅紅燒牛肉麵維持生命。通過這種方式,這個欠債老哥通過自己的薪水逐步上岸,還清債務成為人生贏家。
這就是休克療法的本質。
這套方法並不適合結構複雜,社會層次多元的大國。這套療法要求大破大立,有可能大國一採用如此極端的方法來救經濟,自己內部就要出現一堆內戰或是gaogeming的人為了權力而廝殺。
葉利欽家族通過失敗的”休克療法”將整個俄羅斯的財富席捲自己家族的腰包裡。失敗的改革誰買單,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而已。葉利欽家族迅速將強硬執行力爆表的普京推上權力的重心,並且讓厭惡無政府狀態以及混亂的普京迅速剷除掉由於失敗的經濟改革而形成的各據山頭的各方財團寡頭和財閥。穩定住俄羅斯聯邦的權力免於陷入混亂和權力真空。
戈爾巴喬夫也算是葉利欽的貴人,但是後面也被葉利欽給賣了,被軟禁在黑海搞了個權力移交。當然普京雖然依靠著葉利欽的提拔迅速擺平了各路俄羅斯內部的神仙們(準確說是暗殺或是搞定了)普京自然也絕不會甘於做葉利欽的馬仔。
因此普京要用自己的方式來重新構建俄羅斯未來的版圖。
從筆者的角度來看,普京是一個絕對的沙皇式角色,他不可能沒有野心。也絕無可能沒有這樣的意圖去吞併烏克蘭。
順便一提塑造普京最重要的經歷,冷戰末年他駐紮在東德,他親眼目睹柏林牆的坍塌,因此他對於無政府主義,民粹以及權力真空的狀態都是深惡痛絕的。
所有的黑色童話以及宮廷故事都是非常類似的。
少年屠龍之後成為了那條巨龍。
他通過強力的手段剷除了這些異己,或是任何能夠挑戰他權力以及掌控力的人,他的貢獻是免於使俄羅斯徹底西方化,或是重新陷入到內戰或是巨大的混亂中。畢竟蘇聯可曾經是最強的國家力量之一。蘇聯的瓦解徹底改變了全球秩序的結構。
對於烏克蘭,北約NATO以及俄羅斯來講,克里米亞都是十分重要的戰略據點。
當初克里米亞是作為”兄弟情誼”的禮物而被贈予烏克蘭人的。而烏克蘭人從俄羅斯化,現在由於受到西方的支持又要重新走回去”烏克蘭化”的老路。因此普京必須將克里米亞這一戰略地點拿下以防北約的力量持續在克里米亞上面發酵。
重新拿下克里米亞半島意味著將重新對整個黑海形成巨大的影響力。
克里米亞半島被重新歸入俄羅斯版圖也意味著北約力量的削弱。
畢竟克里米亞作為軍事基地的戰略意義太巨大了。普京不能重蹈當初車臣暴亂的前車之鑑。不夠強硬的政策以及他的前輩,戈爾巴喬夫的作為加劇了民族主義的抬頭,這也意味著車臣要獨立,還有N個支部也要跳出來搞分裂。
因此筆者相信烏克蘭此仗一定會打,只要是普京在任內,持續掌握權力重心。而只是他必須十分謹慎,這場戰役發動的時機。如果太早條件不成熟出戰,那麼俄羅斯將承受巨大的代價。如果太慢那麼就會錯過拿下烏克蘭的時機。他必須不斷釋放出信號煙霧彈,不斷測試,干擾對手的視線和摸清楚西方的底牌,他才能夠最終出牌。
如果普京是屬於葉利欽那種政治滑頭式,精於政治投機,並且價值觀西化的領袖,那麼他必然不會用強力姿態拿下克里米亞半島。
近期普京的舉動的核心在於,試探北約以及美國的底線,衡量戰爭行動的代價以及最大損失。為此他必須有強而有力的盟友的支持,那就是中國。但是普京畢竟是野心家,他也必然會想辦法牽制中國。在三國博弈之中取得最佳的戰略位置。
倘若普京隨便出手進攻烏克蘭,那麼必然意味著美國更大範圍的製裁。那麼這將會進一步衝擊盧布這一貨幣的穩定性。同樣的這也會迫使好不容易更加柔軟化,信任俄羅斯的德國等國開始不得不遠離,切割俄羅斯。那麼天然氣的生意以及石油出口生意,也必然不如以往。
北溪2號管道示意圖如下:
北溪2號是一條由俄羅斯經波羅的海海底通到德國的天然氣管道。
在沒有北溪1和2號之前,德國從俄國進口天然氣要通過歐洲陸地其它國家,包括東歐的白俄羅斯、烏克蘭、波蘭等國。
早在德國前總理施羅德任期內,德國和俄國就已經開始研究合資開通北溪天然氣管道項目,避免天然氣管道繞道東歐可能產生的各種政治與經濟問題。施羅德還親自擔任北溪天然氣管道項目公司董事。
北溪2號項目將繞過白俄羅斯、烏克蘭,波蘭等東歐國家,而這些國家依靠現有的管道獲得豐厚的資金收入,將受到過境費損失的嚴重打擊。烏克蘭一國僅過境費損失估計每年就高達約20至30億美元。
烏克蘭從前蘇聯繼承了僅次於俄羅斯的歐洲第二大輸氣網絡主要管道和設施,相當於整個歐洲大陸每年天然氣需求的1/5。因此,相關設施和工作對烏克蘭經濟影響巨大。
北溪2號完工消息出現後,歐洲天然氣價格一度大幅下跌。俄國方面一直還有指責稱,美國反對北溪2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國希望向歐洲出售價格更高的美國頁岩油氣。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將北溪2號描述為”危險的地緣政治武器”,稱俄國將以此來打擊烏克蘭和東歐國家。美國和英國都在烏克蘭與俄國的矛盾衝突中支持烏克蘭,並就該項目實施了對俄國的製裁。
如果美國通過煽動俄羅斯即將宣戰,或是用他們熟悉擅長運用的情報戰,分化俄羅斯的戰略盟友,那麼美國將從中獲得的好處,不光只是可以向歐洲出口銷售價格更高的頁岩油,也能夠將不斷轉向俄羅斯以及中國,尋求去美國化的德國,能夠拉回自己的陣營中。
兵法有云,兵不厭詐。
不要怪對手耍詐,要怪自己看不透對手耍詐。
烏克蘭將關乎到全球傳統盟友對於老大哥美國的看法。如果拜登軟弱不堪,那麼普京會拿到更多的好牌。更何況如今美國還有通脹的大麻煩要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