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衰退已經成為現實
我難以相信,在如今銀行面臨倒閉潮,大量經濟數據已經發出了警示信號的情況下,仍然有些人頑固地認為,通脹將自然而然掉下去,而一切問題,將會伴隨著美聯儲重新停止加息,甚至開始降息而迎刃而解。
就在當下,瑞信銀行正處於和UBS十分艱難的協商,這家百年銀行正在面對的是一個國家級別的強制合併,而這將深刻地影響未來幾十年的金融格局。更廣泛的針對銀行的強救市正在進行中,沒錯,這不是雷曼兄弟,距今為止,我們並沒有看到整個金融市場窒息,或是陷入更加巨大的混亂之中,但是我們看到整個美聯儲的舉動程度,並非我們所想地這樣雲淡風輕。
很明顯,這些人想讓整個市場認為,SVB不過只是巨大金融市場的其中一個小環節。然而這個”小環節”,卻已經用掉了近四分之一的FDIC資金儲備。倘若有新的銀行出現bank run,相信這將引爆更多人對於銀行的懷疑以及恐慌,如果這最壞的情況發生,這就意味著剩餘的FDIC的資金將難以支撐更多的銀行崩潰。
對於任何思維正常的SVB儲戶來說,當他意識到資金將被FDIC全額承保的時候,他第一件事會做的,或是任何一個具有正常理智和智商的人,都會將這筆錢取出,並且存入其他更具保障的銀行。
從形式上來說,這個和另一場bank run沒有區別。
荒謬的是,如果你不讓儲戶將資金取出,那麼你承諾的資金沒事就是放屁。
如果你讓資金取出,那麼你通過救助,想要達成的結果就是不要擠兌。結果你把錢給別人了,別人第一時間把錢取出來,所以本質來說,你還是在鼓勵儲戶擠兌。
要知道,現代金融體系中,沒有任何銀行能夠從恐慌性的銀行擠兌Bank run中存活。銀行家經常誇口,我們有足夠的資金,或是經過了壓力測試,然而這樣的市場,仍然千瘡百孔。
這樣宏觀意義上的liquidity crunch,從2011年,2015年再到2020年,都發生過,雖然這幾次都並未對銀行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但無疑這些事件已經徹底使得金融機構對於央行所提供的流動性產生巨大的依賴。
就如同格林斯潘之於2008年次貸危機一樣。他犯了嚴重錯誤。
鮑威爾之於2023~2024年經濟衰退一樣,我認為鮑威爾越想要達到軟著陸的效果,金融市場就越發不可能真正軟著陸。
鮑威爾是我見過最不稱職的美聯儲主席。他的曖昧和反复直接導致瞭如今市場預期的混亂,好的央行主席應該善用市場的反饋。市場的反饋能夠為央行的意圖節省巨大的心力,這也是央行公開操作的核心以及槓桿所在。
鮑威爾之所以不稱職有以下幾點原因:
1. 數據主義:他一味地向滯後的數據退讓,卻不理解這些數據背後的邏輯以及事件的聯繫,直接導致了他認為,市場正在修復,加息的策略奏效了而通脹正在不斷消失,問題在於,通脹看似下降了,事實上這些通脹卻更為堅韌。
2. 他錯失了給市場塑造加息鷹派共識的最好時機:如今市場觀點持續性陷入混亂,搞不清楚美聯儲的真正意圖,這使得當下的市場進入瘋狂和混亂。 SVB的這個案例,以及我所詢問的大量金融機構,出於對於鮑威爾的認識,大部分都認為他會妥協並且降息,這也導致了大量的金融機構未上利率對沖。
3. 不夠鷹就是鴿:在一個金融機構極其依賴於流動性補助的時代,金融機構認為流動性的補助和對於金融機構的寬容是”應當的”,這樣的陋習從格林斯潘的年代就有,金融機構成為了巨嬰,從整個川普時代至今,對於金融機構的監管並非越來越嚴,而是越發寬鬆失效。這樣的環境,鮑威爾必須塑造一個非常強硬的形像以統一市場的預期,並將通脹掐滅在襁褓之中。
以下我們面臨幾大黑天鵝因素,這些因素將帶來更加脆弱的市場,在知識星球我將更詳盡地論述我的想法。
1.逐步失控的全球秩序
2. 被削弱的美元秩序
3. 混亂的金融市場(加息,經濟衰退,銀行業危機)。
4. 更加失序混亂的國際地緣政治。
5. 更激烈的對抗和衝突。
美中脫鉤不再是可能性已經是現實。
經濟衰退不再是可能性已經是現實。
而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趁早從夢中醒來,提前部署,並提前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