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物價究竟怎麼了(學費篇)

ZodiacTrader
Jul 7, 2024

--

近期市場沒啥行情,標普在5500左右開始築頂。 。
這兩天我看了下很多人對於我的文章有一定的誤解。其實這也正常,因為我喜歡和TRENDING BIAS或是二極體宣戰,就是極其討厭如今物聯網演算法自我強化一面倒的特性,坑了很多人。

比如說小紅書演算法推某地旅遊,那個地方原本體驗很好,結果現在去人爆多(對,比如說我以前常去的富士山腳底下的河口湖,難道現在只能去四國了嗎)體驗大不如前。 。
所以演算法之惡就是這樣,反覆自我強化一個標籤到燒焦,大家看著同樣的片面資訊自我強化決策最後一起跪(這也是為何我經常被限流的原因,因為我和演算法引擎對著幹,請讀者朋友多分享,擊垮演算法暴政)。

演算法,就是為啥今天的文章觀點都會如此偏頗極端的原因。
因為觀點不夠單極化(極左/極右)就不會得到演算法推薦,自然不會被更多人所看到,反過來,這個機制也在迫使內容創作者如果要獲得流量,就必須發布這些低質量,沒腦子的極端觀點。

我先澄清一下:
美國並沒有那麼恐怖,美國不會只有缺點,沒有優點。

不然不會有這麼多人毅然決然踏上這篇土地,但美國有她自己的問題,如果對美國抱有那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潤過來,只是對自己,對家人的不負責任。
對於那些趁機過來帶著節奏的小粉紅,你們還是洗洗睡吧。

我只是盡量客觀陳述美國當下的通膨和物價漲幅現狀而已(CA作為毋庸置疑的經濟強州有代表性,你總不可能用堪薩斯的物價來代表美國物價吧,想下研究國內經濟你是要重點看北上廣深還是重點看二、三線城市?
但,如果你思考再三,你有魄力,有韌性,原意吃苦,同時你願意以一個開拓者,犧牲的大無畏gen1的身份來到這片土地打出一片天地,那就是另一回事兒了。
當然同樣也有很多莘莘學子透過留學赴美,拿到很好的學歷,留在美國找到互聯網或是bulge bracket(主流投行)類似的工作留在美國,但這畢竟是少數,而且現在職場環境有經常性的lay-off,而這類學子又需要H1B,後面6年到期後轉綠卡也是一個漫漫征程(除去身份不說,錢是肯定賺到一些的,如果比收入來說,收入還是比國內高出一大截)。
今天聊聊美國開支的兩座大山:大學學費以及醫療費用支出(歐巴馬健保)。除此之外,其實還有一項龐大的開支,是美國的保險和稅的開支,這篇我會放在下一片文章寫(當然更多細節還是建議你們諮詢美國執業的律師和會計師)。

1. 美國教育成本(K12之前)
雖然中學之前費用,書本費是免去的,但很多人忽略了美國一樣有學區。但是美國的優勢是沒有戶口的限制(對,北京戶口就是在說你)。來到美國接受教育的一大優點就是,國內由於戶口的限制,導致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和大城市戶口深度綁定,實際上孩子的選擇並不多。
好處是,美國有很多的州,每個州都有相對好的學區可供選擇,相對來說只要不去卷灣區(CA IRVINE這類地方),其實房價很多州都是遠低於國內一線城市的房價的。
壞處是,買房真的必須看學區,這點和國內是一樣的,學區評分高的,房子價格一定比較貴。

K12的學生開銷從1965年的不到2000到漲到2020年的接近16,000刀。
你們以為公立學校就免費嗎,藍色的曲線代表的是公立學校。

橙色曲線是私立學校。
所以說賺美元花美元的兄弟們,你們最好保持單身,吞金獸出生了你們分分鐘養不起。咱們甚至還沒談到結婚甚至是離婚分財產。
下圖為截止2023年的年度費用以及大致的分佈(不同州):

大致的學費分佈如下圖(as of 2023)

當然我們也需要把學區房以及評分制度放到考慮美國整體支出水平裡面。這部分我會放在下一篇文章,專注於梳理保險費用/房產支出/稅費。
出來美國的好處是不需要捲戶口,不會有戶口的限制。
但是還是會卷學區的,因為學區不好,去到貧民區,治安不行孩子也極其容易學壞,因此學區的選擇,一定需要更加謹慎。

2.美國高中&大學學費
當然大家都知道美國的教育從高中就開始分流,大學的學費成長也開始出現一個陡升的曲線。

如上圖,2024年的大學學費已經漲到了62,000美金(名目水準)。去除通膨的話也是漲到了近44,000美金。

黑色線是大學學費,從1980年來看,至2020年暴漲了10倍。
書本和學雜非漲了9倍。
而實際通膨卻只有接近3倍。

美國龐大的大學學費開支其實也導致了學生貸的問題,和國內低廉的大學學費不同,在美國上名牌大學,如果沒有獎學金,同時家庭情況普通的話,是難以支撐其龐大費用支出的,包括奧巴馬在內,實際大學畢業好幾年都在償還學生貸款(歐巴馬花了近21年,04年,43歲的時候才償還完畢)。

上圖為2024年應屆畢業生不同學歷水準所需的償還時間。所展示的都是平均數字(當然名校會更久),但是本科最少都需要5~7年還清學生貸款。

其中有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學生貸的貸款利息堪比高利貸,真心不低。

如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學生貸款真的不低,最低也要5.5%左右,所以只要你沒有全額現金付清以貸款支付,那麼即便做了美國總統或有了一份好工作,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償還學生貸款。

有些人說,拜登不是有大撒幣補貼學費嗎,實際上學費補貼不過是杯水車薪,而且是有選擇性的補貼,本質上還是類似移民豁免一類的”買選票(buy vote) 的政策。

Forgiving debt 原諒貸款對聯邦助學金申請者(pell grants)生效(免除20000美金),對於沒有聯邦助學金申請者資質的學生,免除10000美金的債務。
僅對年收入小於12萬5000美金的申請者有效,但問題是,讀名校的貸款申請者身上背負著的是動輒10幾萬美金的債務,其實”被原諒”的這部分債務,其實不過是杯水車薪。
龐大的學生債務規模(1.73兆)。 。

美國的學貸一直是老大難的問題。
有大量的學貸無法被償付,拜登表面上forgive一部分學生貸款,但名牌學府的學費一直水漲船高,跟不上總體赦免的額度。因此即便赦免了部分學貸,但是整體的學貸規模仍處於擴張的趨勢。

大學市場化導致了大學的競爭力強,基礎設施完善,但同樣也導致了一系列問題,那就是隨著大學的競爭力增強,學校所需的運營成本和投資更高了,這也使得學生需要支付更高額度的大學學費。

當然可以透過獎學金來降低學費的負擔,但也要清楚,爭取獎學金的同時也是在和來自於世界各國的精英學生去搶奪十分有限的獎學金名額。

上圖是學生貸款的持有佔比,大部分都是準學士學位(associate,就是兩年制的社區大學學位)。

由於利率市場化的緣故,學生一直承受高額的債務成本。

拜登債務豁免的政策實際上花費了納稅人相當高昂的代價。

截止至2020年,我們可以看到學生貸款佔總債務的佔比不斷增加(黃色部分)。
以UCLA為例,

2020年學費約2萬美金。
而今年ULCA的學費(out state,州外居民),達到了近4萬5,000美金。
結論是,
如果你今天是拿​​不到工錢想潤的農民工,你當然想辦法出來賺美刀,深入埋伏敵後為共產主義做貢獻。

但你很可能面臨的窘境是,你將在很長一段時間保持光棍(因為你的經濟條件也只能維持光棍,沒啥交配權)。而且你想要獲得身分或是希望後代能夠融入美國主流社會,你後代該卷的學區/學歷/醫療/身分還是一樣不能少。

對於中產階級來說,房子的問題的確對比北上廣深好解決,但如果你想著來美國躺平,即便你手中很多米,也會變成掙人民幣花美元最終融不進美國主流社會沒有穩定現金來源最終面臨只出不進階層降級的局面。

有些人提申請名校,英語過關,CS專業,這個的確是盈虧比較高的選項,但仍然身份(綠卡)還是一個迴避不了的硬上限。但只要身分搞定了,即便經常性layoff,有一定的英文能力,在美國還是能夠過上不錯的生活。

下篇文章我會重點聊聊美國經濟體系中的巨坑:醫療和保險體系。
這也是整個美國除了稅收之外最令人頭痛的領域。
卷,全世界都要卷的,卷的方式不同。

躺平,全世界都可以躺平,切忌不要認為你不捲,後代就不用捲了。

--

--

ZodiacTrader
ZodiacTrader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