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皇的隕落:對歐洲秩序的深度衝擊和影響

ZodiacTrader
Sep 10, 2022

--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這個本應該是團聚,安康的中秋節,由於英國女皇的離去,變得黯淡許多。

從今年我們可以看到,一些關鍵政治人物的離去。比如說安倍被刺,以及女皇離世等等,他們即便在生命火光即將燃盡的最後一刻,仍然在為着他們自身的政治理想,以及為了國家而燃燒。

誠然並非每一個人都是偉人,老百姓也未必有這個機會,站上這樣的舞臺,為了一個國家鞠躬盡瘁,我們更多的是默默無名地為這個社會貢獻屬於我們的一小部分力量。

我在先前的文章一直強調,我們正在進入黑暗的時代,同時全球地緣政治的格局,以及世界秩序,也正在轉瞬間劇烈的變化,而這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他們更多只能感知到結局,但無法感知到這中間的意義和變化。

今天這篇文章,一來為了紀念女皇,二來聊聊歐洲以及英國的現狀,以及未來世界秩序可能發展的方向。

在理解這個巨大複雜的話題之前,我們要先理解英國以及歐洲數百年間複雜而又曖昧的關係。比如奠定了法蘭西以及英格蘭兩邊民族情緒的百年英法戰爭,再到拿破崙和威靈頓公爵的滑鐵盧對決。從歷史來看,英法一直處於一種測不准的衝突狀態。

而要進一步理解歐洲的秩序,根源在於理解英法德三者之間的巧妙聯繫。

曾經的英法都是歐洲的強國,而18世紀德國的崛起打破了這樣的模式。德英法三者都作為歐洲的強權開始了三角博弈的經典關係。英國實現了近乎全球的殖民,超越了曾經作為歐洲陸地霸權的強國法國。德國之後伴隨着一戰二戰,希特勒的崛起將納粹德國打造為徹底的強大軍事力量,并一度在歐洲實現巨大的控制力。

如果我們以更大的宏觀思維去理解整個歐洲,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力量,那就是傳統強國,俄羅斯。

這也是歐洲之所以破碎,難以成為整齊劃一力量的原因。

因為民族意識非常強,而且強國輩出,此起彼伏,誰也無法長期徹底征服,或是控制誰,這也導致了歐盟作為一個國際力量,它的影響長期來看,必然是經濟性的,而非軍事性的。即便歐盟在美國的推動下形成了,英法德三者爭霸的客觀條件仍然存在。

而在這盤棋局中,德國的力量源自於其令人驕傲的強大工業基礎。而工業基礎的依託,卻是另一個大陸強權,俄羅斯。這也意味着,德國,相比於英國和法國來看,有着更多的誘因去和俄羅斯發展長期的工業 — — 資源戰略同盟的關係。

這也正是如今歐盟支離破碎的深刻原因。

德國不得不在美國以及俄羅斯中選邊站。在脫離了英國之後的歐洲,德國由於經濟實力有着更高的話語權,這也使得德國的戰略位置更為難受,默克爾必須想辦法做到,在俄羅斯和美國兩股力量中尋求一個最大公約數,直到俄烏戰爭徹底改變了整盤棋局。

而此時,德國不再具有能夠獲得這個最大公約數的灰色空間。因此德國必然要承受最大的國際秩序壓力。

此時在歐洲力量逐步渙散之際,我們迎來了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的離世。從長遠來看,她的離開對歐洲的衝擊尤為巨大。

那麽整個歐洲的力量,或是整個歐洲內在的精神力量,從本質來說其實是血統,血脈以及民族意識。而王室是最好的一種提現方式,它滿足了歐洲人對於內在文化,以及內在認識的一種集體展現。

英國女皇對於歐洲有着事實上絶對的影響力。

而她的言語以及外交姿態,也是英國對於歐洲的一個巨大的優勢以及槓桿。王室的形象可以撬動,並且放大日不落帝國的餘暉。

倘若王室的影響力逐步消逝,查爾斯王子如果無法做出一些成績,甚至是讓王室形象有損,那麽這關乎英國在整個歐洲的地位。那麽一個失去英國的歐洲,是一個失去了平衡力的歐洲,而一個失去了王室的精神力量的英國,將不再是令人驕傲的英國。

當王室失去了和平民以及歐洲各國之間的有效溝通。

君主立憲制的根源將被動搖。這樣的精神象徵將被持續質疑是否有必要。這也意味着,從長期來看,英國面對更大的挑戰。不單單只是英國自身而已,歐洲也應該思考,當歐盟的力量在衝擊下不斷瓦解,歐洲人將如何調整,以適應,並且跟上新的時代。

--

--

ZodiacTrader
ZodiacTrader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