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博朋克】區塊鏈以及比特幣
我本身並不是比特幣的專家,但是因為很多讀者問我這個問題,所以我決定花點時間整理下我對於比特幣的理解還有一些觀點,希望對於讀者能夠多少有些幫助,讓我的讀者更好地理解區塊鏈還有加密貨幣的未來。
本篇文章花了近2小時寫作,兼具深度以及段子,對該話題感興趣的讀者不妨認真讀完,並幫我分享,讓更多人真正明白啥是區塊鏈,啥又是比特幣。
最常見的問題是:區塊鍊是騙局嗎?加密貨幣究竟可信不可信?比特幣是什麼,可以吃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和理解比特幣之前,我們先來了解區塊鏈的本質。
區塊鏈的本質是一種技術框架,區塊鏈的技術框架是由下述的幾個核心構成的。
1)P2P技術: 點對點數據傳輸,BT協議的支撐技術。
2)共識算法:區塊鏈能夠保證不可篡改,數據可信的核心。
3)橢圓加密算法,公私鑰體系,數字簽名等密碼學算法。
4)Merkle樹:區塊鏈數據儲存的數據結構。
以上的四種技術元素共同形成了區塊鏈這種技術的應用。因此區塊鏈的本質是一種工具,一種技術,而就如同我們的菜刀,這種技術本身可以拿來砍人,傷害人,也可以拿這個區塊鏈作為噱頭去搞旁氏騙局,欺騙沒有技術內涵以及理解的投資者群體。
區塊鏈從會計的角度來看,那就是分佈式賬本。
從算法的角度來看,那就是共識機制以及算法。
從網絡技術的角度來看,就是一個綜合的技術應用框架。
區塊鏈解決的就是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信任。
那就是如果你做了大保健,你先做了,然後你報警白嫖,我作為區塊鏈的參與者,我被白嫖了,你辜負了我的信任,我TM怎麼辦?
區塊鏈的解決方式,是在所有加入了這個妓院(公鏈)的所有用戶大聲廣播,王麻子嫖了,然後大家因為看不到你的支付妹妹的款項,所以大家馬上知道你是白嫖的王麻子,那麼王麻子在這個區塊鏈上就失去了所有的信用。
以後其他的節點(妹妹)都不會和這個王麻子節點交易,那麼這個算法就會ban掉或是反制這個節點。而區塊鏈上的所有交易記錄都無法刪除修改,所以你王麻子白嫖的惡名是永流傳了。
區塊鏈並不是全新的技術應用,區塊鏈的價值在於很好地整合了以上的技術,並以共識算法作為核心,很好地解決了當代金融體系的一些痛點。
這個共識算法的學名有些複雜,叫做PBFT — — 這是一種高效拜占庭容錯共識算法 PBFT是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的縮寫,意為實用拜占庭容錯算法。
這個PBFT的應用在於解決一個經典的問題,就是拜占庭將軍問題。
拜占庭將軍問題(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是由萊斯利·蘭波特在其同名論文中提出的分佈式對等網絡通信容錯問題。
拜占庭將軍問題是一個協議問題,拜占庭帝國軍隊的將軍們必須全體一致的決定是否攻擊某一支敵軍。問題是這些將軍在地理上是分隔開來的,並且將軍中存在叛徒。叛徒可以任意行動以達到以下目標:欺騙某些將軍採取進攻行動;促成一個不是所有將軍都同意的決定,如當將軍們不希望進攻時促成進攻行動;或者迷惑某些將軍,使他們無法做出決定。如果叛徒達到了這些目的之一,則任何攻擊行動的結果都是注定要失敗的,只有完全達成一致的努力才能獲得勝利。
“拜占庭將軍問題”延伸到互聯網生活中來,其內涵可概括為:在互聯網大背景下,當需要與不熟悉的對方進行價值交換活動時,人們如何才能防止不會被其中的惡意破壞者欺騙、迷惑從而作出錯誤的決策。
進一步將“拜占庭將軍問題”延伸到技術領域中來,其內涵可概括為:在缺少可信任的中央節點和可信任的通道的情況下,分佈在網絡中的各個節點應如何達成共識。
因此,通過代碼,建立新時代的共識,以及相互之間的信任。
這個是區塊鏈技術的初心,和最重要的目的。
在我們系統講解複雜難懂的PBFT算法之前,我們先來理解區塊鏈這種以共識算法,輔佐以P2P,橢圓加密算法,Merkle樹的技術框架,究竟可以解決哪些實際的問題?
區塊鏈之所以在現代FINTECH,金融科技領域得到認可的重要原因在於,金融行業作為和大保健一樣古老的行業來說,同樣地缺乏革新。
金融行業的長期問題在於,商業銀行的運營光是無紙化的推廣和應用,從一個客戶到銀行開最基本的存款賬戶(deposit) 到這個客戶可能會涉及到的信用卡業務, 甚至是該客戶要進行的最基本的轉賬(bank transfer) ,境外匯款或者是客戶做生意所需要的貸款,以及授信業務,基本都是幾十年不變的櫃檯窗口辦理。
當大型的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引入區塊鏈的技術並且搭建其技術平台時,區塊鏈會對以下幾個領域造成衝擊和影響:
1. 跨境轉賬
2. 授信業務
3. 票據業務
4. 個人間的轉匯
5. 財報審計
6. 盡職調查
用人話來說,就是在區塊鏈中,我們能夠借助算法來防止任何一個人篡改任何數據,同時也能夠繞過第三方(比如說討厭的監管,央行甚至是商業銀行等)在A和B之間的轉賬薅羊毛。
比如你微信錢包裡轉賬的手續費是不是很煩,每次都要被薅羊毛,還有實名制和討厭的稅務局電話等等。
那如果我用區塊鏈的技術,將我的各個客戶圈在這個區塊鏈中,那麼每一個人的賬本都沒辦法作假,都非常清晰。在以前的金融系統,我們要通過法律系統,或是司法程序甚至是銀行等第三方來介入才能維權。
現在在區塊鏈的框架中,由於算法的緣故,你不用苦苦等待司法或是第三方的介入,算法會反過來規範交易雙方的公平性,而不是通過暴力或是司法威懾。
所以在區塊鏈中,我可以繞開外匯管制,以貨幣A在某個外國,支付給個體B。這中間又透明,又快捷,不用等待討厭的swift系統和電匯系統的作業(有跨境的讀者非常能夠理解,有時候找swift code很煩的,還要等上好幾天才能收款)
讓我們來想像一下,你是一個出口農產品住在巴西的老農民,你最大的客戶有中國和美國,這意味著你收取的貨幣很可能兩個都有,一小部分的人民幣以及大部分的美金。傳統的方式是,你要去銀行櫃檯辦理並且兌現你的buyer給你的這個cheque,這中間稅務局會讓你做報表提交,申報稅務,提交一堆的資料,並且通過審核之後才能獲得支票上的美元。
這中間很可能浪費掉你數週的時間(如果你沒有專人處理的話)而稅務的審計,中間時間的成本加上換匯(把美元和人民幣兌換成里亞爾)之間的匯差(spread )加上你的銀行向你收取的相關手續費已經足夠你喝上一壺。
那麼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採用區塊鏈中的技術應用,假設你直接和你的客戶加入了區塊鍊網絡,那麼這個時候你可以繞過該銀行,繞過稅務部門,那麼你的款項就不需要通過複雜的cheque支票兌現,你的客戶可以及時將等值的美元兌換成比特幣或是其他的加密貨幣並且匯入你擁有復雜密鑰的電子錢包,那麼你這個時候再分批將手中的比特幣拋售變成等額美金打入你的銀行卡中。
那麼由於你加入了區塊鍊網絡,你的支付將是迅速的,而加密算法確保了沒有人能夠篡改交易記錄。所以就給區塊鏈的審計帶來全新的機遇。
比如我們搞了個電競公司,有A隊B隊C隊D隊,那麼每個隊伍都可以作為一個區塊出現在賬本上。所以區塊鏈可以囊括A隊B隊C隊D隊的各項成本和開支以及收入,進行完全公開透明的審核以及管理。
那麼如果我想搞個電競聯盟,裡面有A公司B公司C公司,那行那我就把所有的公司作為節點接入這個區塊鏈系統中,只要一天這個聯盟還存在,那麼各個節點的賬本都是公開而且透明的。
那麼如果我想知道那個電競團隊隊長啥正事不干,天天騙小妹妹,然後搞公款胡吃海喝搞官僚主義,那麼我不需要通過審問,查賬,對賬單,這麼笨的方式抓小辮子。傳統的老會計都會做賬,把帳本作平還可以騙老闆個幾年等暴雷。
由於你加入了這個區塊鏈,你所有的收支,對大家以及各個節點都是公開的,那麼隨便哪個人都抓得到你的小辮子。
因此商業機構,頂級投行,包括四大會計事務所都想要就區塊鏈項目做轉型,是有其原因的,因為你可以設計一個類似局域網區塊鏈的存在,你的所有客戶,甚至是你的子公司的賬目都可以通過這個區塊鏈技術做整合以及互聯。
會計事務所則可以幫助企業主設計一整套的區塊鏈賬目管理的技術並收取相應的諮詢費和管理費。這比苦哈哈找一幫應屆生去對賬,做一些苦哈哈的審計工作高校多了,有這個的話,那就沒金蝶還有SAP這種處理系統什麼事了。
因此我在前面文章說過了,金融行業的本質並不是多麼高大上,它的本質和大保健行業一樣古老,然後缺乏創新。
而要大規模地應用區塊鏈,加密貨幣(數字貨幣)則是必須的,因為如果你手拿現金,請問你加入區塊鏈有個毛用。因為現金沒法作為代碼,是必須手動錄入的變量,所以區塊鍊是和加密貨幣連動的技術框架。
要理解比特幣,我們就要先理解古老的信任問題。
和大保健一樣,所有金融活動的前提以及本質,就是信用(creditbility) 那麼人類社會是怎麼構建一個信任網絡的呢?
那就是通過設立警察局,司法機構還有暴力機關(軍隊)來迫使違約或是違法的一方會受到應得的製裁。這個是人類社會得以運行的內部機制。
而貨幣法幣(FIAT CURRENCY),事實上就是把每一個人類個體,聯繫起來的網絡。因為如果要解釋貨幣的本質,這篇文章的篇幅還要來長,所以我用最精簡的方式做表達。
貨幣本質上就是ZF給老百姓的欠條(IOU),老百姓通過勞動成果以及智慧結晶去支付給ZF,而中間的利息就是我們的通脹(inflation) 而貨幣形成這樣的轉換實際上是由於美元和黃金脫鉤,正式從commodity based currency轉變成credit based currency而導致的,也就是金本位解除後,美元本質上從商品貨幣變成了信用貨幣。
那麼頂層設計的那幫天才為啥要這麼干呢,因為這樣奴隸們才會努力工作,過去的奴隸制度是拿著鞭子去抽人,這樣不好,奴隸還會站起來掀翻統治者,所以用一種通貨膨脹的方式,通過不斷稀釋你們手中貨幣的購買力(purchase power)來維持一個良性的通貨膨脹率(2%),這樣我們就會每年比去年做多2%的貢獻啦。
而信用貨幣以及商品貨幣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可以隨便印,啥抵押品的,拿老百姓的未來的稅收就好,這樣可以憑空創造貨幣。商品貨幣,比如金本位,本質上老百姓是可以要求ZF兌換回對應的黃金的。所以為啥以前羅斯福一度宣布黃金為非法。而在信用貨幣的框架中,現代貨幣理論MMT才有它的應用價值,什麼QE啦什麼SLF, MLF,或是一堆QQE隨便放。
而比特幣的創造正是由於代號為中本聰SATOSHI的團隊/或是個人,充分意識到只要有一天ZF拿著這個貨幣的控制權,屌絲們一天沒有好日子過,所以SATOSHI意識到,如果仿造美元以黃金作為抵押的特點,08年的衍生品次貸危機讓大家認識到原來金融系統這麼脆弱,隨便一個CDS,CDO可以把大家都弄殘,同時ZF還可以bail out 大型金融機構,隨便找個雷曼作為犧牲品,把這個事就這麼忽悠了。
中本聰尼瑪肯定忍不了,我TM那麼天才的人,看透了自己作為韭菜的命運,我一定要噎住命運的喉嚨! ! 08年比特幣的白皮書問世,利用了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並且模仿金本位,建立了一套挖礦規則,並且計算出上限是2100萬枚比特幣。
因此某種層度來說,比特幣就是揉合了區塊鏈的技術思想以及金本位思想的,金本位挖礦貨幣模擬器。
和黃金類似,它的總量都在不斷減少,加上挖掘比特幣本身所需要的算力會越來越大。
那麼這個算力是什麼回事。
其實就是,如果直接給你比特幣,你不需要付出任何勞動和付出,那麼這種等價物一點價值都沒有。因此需要讓參與者付出一定層度上的體力勞動,在電腦的領域其實就是讓你的電腦開著,然後不斷解謎題,解算法,你對了,再獎賞給你比特幣作為你付出相應“勞動”的獎勵。
在這樣的機制中,比特幣就被賦予了“珍貴”的屬性,因為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以及電腦的性能,所以比特幣一開始被賦予了一定的價值。
那麼比特幣同時需要有更多人參與,這個比特幣才能真正具備“值錢”甚至是“可投資”“可參與”的屬性。如果沒有更多資本參與,這個比特幣很可能不過是GITHUB上面一個開源的自嗨項目而已,它不可能獲得主流社會如此龐大的關注。
為了讓更多資本湧入比特幣這個資產,必須使得比特幣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兌換為美元。而這個正是比特幣最有吸引力的地方,那就是我能夠換真錢。那麼這個時候比特幣的生態,這個以區塊鏈技術作為底層技術的社區,發展越來越壯大,因為越來越多的資金湧入,這個變成了一個新興行業,一個沒有任何法律規範的蠻荒之地,有礦工,賣比特幣礦機的,也有開交易所割散戶的,還有發布新的數字貨幣ICO(類似股票上市IPO),其實就是自己搞個白皮書,然後自己坐莊家,事實上很多懂技術的,甚至是更多完全不懂技術的,都來這個行業裡掘金。
比如完全不懂技術的孫宇晨還有幣圈幾個同學就是這個例子。基本上就是弄個ICO,然後吹一遍泡沫,把區塊鏈講得無所不能,上天入地,打炮可以用區塊鏈,打外星人戰艦需要區塊鏈技術,人類革命推翻統治階層,需要區塊鏈技術。於是乎人們逐漸把“區塊鏈”和“吹牛逼”直接畫上等號。
這也逐漸形成了外界中,幣圈騙子多的印象,幣圈真的TM騙子多。菠菜和幣圈一幫人經常搞在一起狂歡。
那麼為了達成讓比特幣以及美元按照市場的匯率浮動,並且可以相互兌換,就需要設計另一個一般等價物,作為這個比特幣的“錨”,來界定並且可兌換美元額度的價值。
因此平衡幣作為這個錨被“發行”了出來,用以在美元以及比特幣中間搭建一個互換的橋。
因此Tether (USDT)作为平衡币(stable coin)被创造出来,并确保了比特币作为资产类别拥有更多的流动性(liquidity),接地气地讲就是更多的财富流动进比特币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比特币兑换成USDT再兑换成美元USD.
这样你再也不用苦口婆心说服爸爸妈妈炒币可以赚到钱不是骗局啦,因为可以兑换成美元USD存在你的账户里了!
USDT tether 作為穩定幣有以上幾個特點。
1. 至少有22億枚等值Tether幣在市場流通,1USDT=1USD/EUR
2. Tether是穩定幣,對應的是相對應的美元儲備
3. Tether和每一塊錢美金都是對應關係,而這個對應關係之間通過加密算法驗證其對應關係。
4. Tether作為穩定比接受階段性的公開市場審計(事實上就是美元本位)並且通過這個來保障持有USDT的人手上的權益。
5. 穩定幣是所有加密貨幣管理組合的“保險”,也就是價值錨。
上圖可以清楚地看到USDT以及比特幣的高度相關性,從一定程度來說,比特幣的trading volume交易量以及流動性都是來源於USDT。
Omni Foundation 是Tether架構的提出者,也是其白皮書的發布者。
(白皮書就是說明書,或是公開招募書,用來畫餅還有講解技術細節)同時由於USDT作為加密貨幣系統的第二層(第一層是比特幣),其實Omni Foundation儼然成為了一個影子央行。
因為Omni Foundation 以及Tether Limited 對於USDT的發行以及操作有很大的能量,他們可以通過發行(印刷)更多的Tether(只要類似充值更多的美元進去)那麼就可以用美元/歐元去發行等值的新Tether穩定幣,接著在吸引更多的外部資金投資比特幣這個資產,那麼就可以用少部分的自有美元去套取更多的外部美元。
只要一天比特幣作為資產類別有誘惑力,Omni都可以通過印製發行新的USDT(tether coin)來套取更多外部美元。這就導致了這個結構帶有旁氏騙局的特點。然而這個旁氏騙局能否得到善終,事實上就是押注,究竟是比特幣作為支付手段能否大規模普及,如果接盤俠的外部美元流入無法熬到比特幣成為一種替代的,而且大規模的支付手段(想像一下用比特幣支付孩子學費,醫藥費還有水電費),那麼TETHER這個旁氏騙局就會爆炸。
如果比特幣能夠突破監管者(全球央行/BIS)的各種緊箍咒,成為一種可替代的普遍的支付手段,那麼Omni Foundation這個莊家就算賭贏了。
如果比特幣要作為支付手段而存在的話,則必須具備以下幾點特點:
1.匯率穩定,如果你錢包裡都是比特幣,你能想像一下你的銀行賬戶如同過山車一樣,早上看是百萬富翁,晚上是赤貧,你覺得商家願意收取你的支付手段嗎?
2. 更多的參與者以及更多的支付手段以及應用場景:這個意義上來看,如果僱傭單位願意支付比特幣作為薪酬,或是僱員願意接受比特幣作為報酬,那麼更大的機會成為一種替代傳統法幣的支付手段。
現在的比特幣更多是作為一種類似商品的投機資產。
筆者也相信,比特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劃時代的技術結晶,然而作為支付手段或是一般等價物,它的距離就如同電動車全面替代石油以及燃料車一樣,可以想像,但是並非如此靠近,也並非遙不可及。
正如所有的框架和技術都需要迭代和升級一樣,當代的區塊鏈技術無疑能夠給這個古老無聊的金融行業帶來一些顛覆和破壞性創新,然而這都需要時間以及更新的技術迭代。這個時代的比特幣也並不是數字貨幣的完美形態,筆者相信會有更普適的升級版加密貨幣,更好的protocal去取代現今的貨幣系統。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也能以全新形態協助現代金融業完成更好的產業升級。
下期我將系統性講解數字貨幣以及加密貨幣的概念,定義以及我的一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