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賭徒,人性以及反人性

ZodiacTrader
Apr 17, 2021

--

DEJA VU(法語,似曾相似)

在閱讀本文以前,煩請關注我的油管頻道灰岩金融科技,我將發布一系列視頻,也麻煩各位關注的盆友可以看完點個贊,評論以及轉發,開啟小鈴鐺。

B站由於審查越來越強的原因(你懂的)所以越來越難以發布視頻。所以決定把視頻主要放在youtube上。
今天的文章,聊聊市場中最核心的組成部分 — — 人性。

後面我將每週在知識星球發布一篇獨占原創文章。後面公眾號的文章仍然會保留,但是星球文章的質量會相對硬很多,因此如果想要支持我長期創作歡迎各位加入知識星球。

在交易的過程中,很多人事實上忽略了自身情緒,觀點以至於對於行情的誤判對於整個收益情況的影響。外界經常認為交易員就應該如機器人一樣毫無情緒,事實上很多很厲害的交易員都是有自己獨特個性的狠人。
完全除去情緒或是個性甚至是主觀的影響是基本不可能的,我們只能夠去引導自身修煉並且讓我們的情緒不受到(盈利)以及(虧損)的影響。

當我們賺了錢 — — 洋洋得意 — — 開始加大押注 — — 滿倉加槓桿 — — 誤判悲劇。

當我們虧了錢 — — 非常鬱悶 — — 開始加大押注 — — 滿倉加槓桿想盡快收回成本 — — 悲劇。

以上是正常的行為個體,在收到利潤的誘惑和刺激中會去重複做的行為。以上行為和你所學習到的知識有多少毫不相關。即使是最厲害的交易員也會在重複獲利,或是多次虧損後採取類似的行為。

即使是對沖基金經理,私募基金經理,也會犯類似的錯,這些是人性。
而人性恰恰是金融市場有機體的重要部分。

在交易中,當你虧損所受到的刺激能否平息,而是最終導致你瘋狂加倉和行情對著幹的複仇交易的導火索,這些都決定了你作為交易員的生涯究竟能有多長。更多的基金經理或是交易員在一兩年的燦爛之後黯然退場,再也見不到其人。
市場首先是反人性的,但是我們無法永遠做到反人性,這才是我們對於市場敬畏的本質,因為我們清晰地認識到我們都是人,都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在我們的經濟學係得教科書中,我們學習了很多經濟學原理,供需,利率,還有通脹,通縮等概念,現代貨幣理論MMT將我們的經濟系統認知為是一個均衡且嚴謹的系統,事實上在另外一側的金融市場根本就並非按照學術的方式去線性的運行。
因為整體的貪婪,資本市場才能給予人類社會生產最基本的誘因。而又因為個體,群體的貪婪以及槓桿的過度濫用,資本市場出現了周期性的金融危機(periodic financial crisis),而這些週期性的金融危機又是金融系統中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

現在的學術圈將量化交易視為神話,尤其是以文藝復興基金甚至是曾經的LTCM長期資本有限公司。然而最終這些神話都有落幕的一天。這個是市場正常的淘汰規律。
這更多是一種銷售的話術,讓你認為純量化是不會有人干預甚至是不會有人為的因素干擾影響的。舉個例子,一艘高度現代化的航空母艦需不需要船員來維護並且維持航母的航行?我們現在的科技水平至少沒達到無人軍艦這種水平吧?

為了滿足市場高淨值客戶的需求,有相當多號稱是模型,算法的所謂高端私募如同春筍般長出來,事實上這些模型都沒什麼必要,比如是期權市場,波動率賣方基本上盯著gamma做雙賣就行,不需要做太多複雜的模型。
隨著QE大規模的注入資產,很多資產之間的相關度也出現了扭曲,因此會出現黃金股票同漲同跌,或是債券和股票同漲同跌的情況,因此很多的量化基金的統計套利stat arb這類策略也失去了獲利的能力。
同樣日元套息Carry Trade的獲利能力也大打折扣,這也是由於美聯儲開始零利率政策,西方央行也開始零利率政策的原因,原本日元很便宜,但是大家都打折了,因此日元就不打折了,相比起來沒有以前便宜了,因此日元套息的交易規模以及預期收益都在縮減。

因此QE政策導致很多的量化交易基金都賺不了錢,因為過去能用的套利,高頻交易策略都難以應用在新的市場中。因此量化交易並非如同神話一樣,永遠能夠保持獲利的趨勢。
而所謂杜絕了人為乾預的量化交易基金事實上也處處有著”人為”的干預。比如說LTCM在俄羅斯債券的多頭頭寸,事實上也是出自基金經理的大豪賭。
在我之前寫的文章,
Bill Hwang中以及出現重大虧損,被GME逼空打爆的Melvin Capital:
蝴蝶效應| 百億對沖基金經理Bill Hwang 爆倉
從GME可以學到的RISK 101

我們也能見到貪婪的對沖基金經理是如何出於人性的貪婪用過重的風險敞口並且沒有掛任何的對沖,你可以說這是一種絕對自信,事實上這也是一種非常有問題的風險控制。
問題的真正源頭在於,在銀根放鬆,QE錢到處跑的情況下,對沖基金經理出於貪婪,他們的個體行為會更加不穩定,更加形成類似金融賭徒的行為模式,那就是動用大量的金融槓桿,並且重倉,因為槓桿的成本非常的便宜,而市場又出現非常強勁的多頭模式。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行情出現變化,整個市場就出現類似1980年初的模式,那就是高金融槓桿帶來的高通脹。而高通脹反過來滋生了更多的金融賭徒,槓桿就不斷的放大。

而央行此時的終極挑戰在於,個體出於人性而形成的盲目投機情緒,能否通過形成一個預期而逐漸降低金融賭徒的槓桿水平。

無論是多大的對沖基金,無論是量化還是主觀交易,我們都難以完全擺脫人性的影響和因素。對沖基金經理以及賭徒最終還是會被人性所束縛。
最終真正的反人性交易員將勝出,因為他們將忍耐過所有的泡沫最終成功獲得真正巨大的利潤。

--

--

ZodiacTrader
ZodiacTrader

No responses yet